物价上涨背后,涌动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西安南郊某民办高校餐厅魏经理算了一笔账:今年9月以来,一袋50斤重的大米,涨了20元;一袋50斤重的面粉,涨了8元;一桶40斤装的食用油,涨了50元;菜价平均涨1/3;相比来看,猪肉涨幅最小,平均每斤约涨2~3元。餐厅米、面、油每月的用量平均在1000袋、800袋和600桶。
魏经理说,米、面、油、肉都是厂家定点采购,除保证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考虑外,也是最大可能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即使这样,粗略计算,米、面、油每月将增加成本约6万元。同时,雇佣人员工资也涨了。一个削面师傅,原来月薪2000元,今年涨到2800,低了还请不到人。目前初算,今年成本增加约在40%。
尽管进货价一涨再涨,但学校规定,饭菜质量不打折,饭价不上涨。魏经理说,学校餐厅,盈利不是目的,要保证学生吃饱,让学生没怨言。“我们现在就是在咬牙硬撑,物价上涨之后,餐厅基本没利润。”本报记者 孙洪伟 冯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