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杨建华
缓解“被高平均” 先要提高一线劳动者收入
继去年独家发布了那份有点辣的浙江首份财富观的调查报告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再度发布这份富有冲击力的调研报告,触碰到了人们关注的收入差距以及背后深层的体制顽疾——社会分化和公平缺失等尖锐问题。主持该调查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向记者讲述背后的初衷。
一问:这么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活动,非常及时也很有针对性,当初发起的初衷是什么?
杨建华:收入分配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我们既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也不能只限于社会现实,应该将二者结合。收入差距既是一种客观现象,也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此我们既要研究收入差距的现状,也要研究人们对收入差距的心理感受。收入不平等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既要了解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也要探究收入不平等的形成机制。
正是本着这样的出发点,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于2010年6月份开展了以“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问题实证研究”为主题的大型问卷调查。覆盖了全省6个市,12个区、县。
二问:收入差距主要因素是什么?有人说是市场化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越来越大,可能占据主体的位置,这是否准确?
杨建华:浙江市场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省份,而收入差距却小于其他省份,所以不能把原因归结为市场化。当前而言,社会体制机制问题如城乡二元体制、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市场化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腐败和垄断严重等,都是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因素。
三问:当前“被高平均”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何多管齐下缓解这个现象呢?
杨建华:首先要保障第一线劳动者的收入。不管是农业劳动者还是产业工人,他们的生活压力如何,他们创造的财富和产生的价值与收入是否成正比值得我们关注。浙江的最低工资标准虽然作了9次调整,但是仍然达不到社会平均工资的40%,而且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财富蛋糕就这么大,政府、企业两大块如果拿多了,劳动者的肯定会少了。另外,一线劳动者还经常遭遇克扣工资、加班拿不到工资、年底欠薪等情况,这些都是要制定制度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声音
我的收入刚够平均线
殷先生 (职业:浙大教师 年收入:6万 28岁)
博士毕业,还能留在浙大,对于很多浙江大学毕业的学生来说,这并不容易。工作那天,真的很开心,但我很快发现,其实收入并没有想象那么高。加上“安家费”,年收入大概就6万元左右,还没女朋友高。如果按照这次调查的人均收入5.31万元,勉强仅够这条线。
钱越来越不经花
楼佳 (职业 :工程师 年收入:3万 25岁)
我在一家建筑公司做工程师,工作2年多。对自己的收入并不满意,倒不是因为身边的朋友比我高多少,而是觉得现在的钱太不经用了。周末和朋友一起吃饭,偶尔开销一次就让我有“出血”感觉。近两年结婚高峰,一到朋友办喜事,我就紧张,红包一般包500元,好朋友就包多点。一个月如果有一两个朋友结婚,这个月手头就很紧了。
小老板仍然买不起房
发哥( 职业:广告策划 年收入:3.5万 34岁)
我是河南人,老婆是浙江人,7年前留在了浙江开一家广告策划公司。按理说自己当老板,小日子应该过得不错。但是,小公司竞争压力特别大,一年赚不了几个钱。再说杭州房子涨得太厉害了,越来越买不起,所以到现在还是租房住。
让群众看得起病
倪捷 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现在流行一句话,家里有人重病,看吧,家破人亡,不看,人亡家不破。政府应该在医疗方面多加点投入,让穷人也能看得起病。(记者 张妍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