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诗成
近日,一封《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王进文致工学博士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有关拆迁问题的公开信》在网络流传。王进文博士证实,事因家乡房屋在未签拆迁协议情况下,于凌晨被拆。潍坊市潍城区区委副书记王兆辉称,王发表公开信后,他已来北京与其当面沟通,争取妥善处理此事。
王博士的书没有白念。这封公开信以理性睿智又鞭辟入里的剖析,说出了这个时代拆迁的隐痛,也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上。现在看来,没有被潍坊以“损害国家利益”之罪跨省追捕,反倒引得官员进京洽谈,也算是曲线维权的阶段性胜利。但如此积极转向,或许也只是一个人的“经典”罢了。王博士说:我“绑架”了清华,“绑架”了博士,“绑架”了法律——— 要害在于,更多遭受野蛮拆迁的人,连“绑架”的资本都没有。至于如唐福珍那样以自焚对抗强拆的人,他们所能“绑架”的,恐怕只剩下血肉之躯。
更具嘲讽意味的是,王进文是法学博士,最后却只能以网络公开信换得对方的“平等对话”。他不是不知道按照法律程序应该怎么走,但是“在掌握了所有证据,并采取了合理法律手段前提下,仍没能维护合法权益”——— “法”路不通,便只剩下秉笔直书,凭借一身“马甲”唤起公权重视。选择同一条路的,还有另一名博士——— 复旦大学博士孟建伟,在太原市晋源区古寨村家中的父亲孟福贵10月3日死于暴力拆迁,孟博士以网络日志记录下父亲被打死的经历,引起网络围观,有领导过问后,毒打孟父的“黑保安”被抓获,相关官员也受到处理。
强拆之下无完卵,名校博士也不例外。按照王进文说法,王博士和孟博士都是“绑架”了名校博士头衔,借助网络围观之力,试图对农村集体土地上暴力强拆实现正义救赎。他们是不幸的,家人都付出了巨大甚至生命的代价;他们又是有幸的,比起更多被暴力强拆却无“名校博士”子女的家庭,他们最终还能获得一点儿积极对待。“名校+博士+网络”,使得这两起悲情故事进入了舆论的视野,更多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强拆悲剧,只能是弱者将苦果和着血泪一起吞咽。所以,你要问博士们的抗争能否改变中国式强拆的大格局?恐怕用脚后跟想想也不敢乐观,在相当多基层官员眼里,最钟情的逻辑恐怕仍然还是——— 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强拆,你们这些博士吃啥?
权乱思善法。王进文在公开信中说:“我欢迎发展,欢迎城市化,欢迎拆迁。前提是,确保更好地发展,确保更合理地城市化,确保更公平地拆迁。”谁来确保?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新拆迁条例上,可这个千呼万唤达一年之久的法律,至今都没有露面;“取消行政强拆”云云,至今还只是个“传说”。更要命的是,即便新条例出台了,就能实现王博士的“三个确保”吗?恐怕也是奢望,这个传说中的拆迁新条例,不是因为未能涵盖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而引发争议了吗?到头来你法学博士又能有什么办法?难道未来的土地维权,都要采取花样翻新的“吸眼球”模式?今天绑架这个,明天绑架那个,直到“你有推土机,我有汽油瓶”地绑架自己?
“推土机推不出政治,推不出和谐社会,也推不出真正的城市化。”诚如斯言,这些常识已不需要重复,野蛮拆迁的罪恶已不需要再说。人在做,天在看,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对错误逻辑的纠正,是对野蛮强拆分外猖狂的遏止——— 靠法律?靠公开信?靠官员良知?靠博士呐喊?靠公民群起围观?或许,我们需要每一种可以依靠的力量来纠正这个时代最为谬误的逻辑癫狂。因为正是这些,考问着社会的良心,检验着我们的发展水平,不管我们是不是博士,都没有理由低头认同野蛮主宰我们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