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我的手术谁做主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12-05 08:5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日前,广州一名孕妇临产时出现胎盘早剥,因危及母子生命,必须进行剖宫产手术。然而经医生、家人轮番劝说,她仍坚决拒绝签字,甚至在手术台上也大喊“要自己生”。最终,医生征得其家人同意后,强行为其进行剖宫产。医院救了人,但却引发“违法”争议。

  “生命权交给医院”是风险最小的抉择

  吴帅:作为一名医生,我多次接到过亲朋好友这样的求助电话。“那家医院的医生说,必须进行手术。但是,老人家身体经受得了吗?还有,他们会不会因为想赚钱骗人做手术?”我对之一贯的回应态度是,请听医生的安排,把生命交给医院,千万不要轻易去拒绝它 (前提是医院及医生必须有合法资质)。因为,我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生命权交给医院”是风险最小的抉择。生命濒危面前,哪怕增加的只是一点的成功比率,都是极其珍贵的因子。为什么不选最安全的路走呢?

  在危重疾病面前,病人最需要的是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分秒必争。毫无疑问,将生命权交给医院并非意味着绝对的安全。甚至在某些时候,它也有可能是错误的抉择,比如,不排除医生们有可能会误诊误治,做一些不必要的手术。但实际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还是极小的。更为关键的是,如果因为这种“微乎其微”的怀疑,就去拒绝医方的手术要求,反而有可能是在制造一种最为危险的因素,它随时都有可能带来死亡。

  庆幸的是,这家可敬的医院最后没有坚持这位病人的“坚持”,他们秉持着生命第一的救治原则,顶着医疗纠纷的风险,毅然实施了最正确的治疗方案,及时拯救了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尽管在当前医患矛盾激化、医疗纠纷猛于虎的社会背景下,总会有一些医院会出于避免“麻烦”与“纠纷”的顾虑,目送那些放弃手术治疗,随时有可能死亡的病人离开医院。

  同样值得欣慰的是,在随后的网络调查中,在“你如何看待孕妇拒签字医院强行剖宫救命?”面前,九成的人表示了理解。这其实也启迪了我们医者,要愿意坚持去做那些正确的事情,秉持生命第一的原则,更为负责地去对待患者。这样的事情做多了,我相信,医者的工作就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支持。

  突破病人签字权需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前溪:救人是医生的天职,然而,有时候救人却要冒巨大风险,这次,医院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在没有取得病人签字的情形下,强行进行剖宫手术,保住了病人的生命,这固然皆大欢喜,但如果手术不成功,医院无疑要面临法律的惩罚。

  手术,必须要有病人的签字才能进行。除非病人神志不清,才能由家属签字。这是保障生命权的需要,也是“我的身体我作主”的必然路径依赖。可现在,病人神志清醒,虽然有家属的签字,但医生的行为依然涉嫌违法。这让救人变得沉重。

  病人的签字权和医生的处置权哪个重要?这是两难选择。本来,这两者的权利指向是一致的。但在特殊情形下,当病人的签字权和医生的处置权发生矛盾时,该怎么做?在我看来,“生命第一”是最高原则。没有了生命,一切都归于零。当病人不签字,而医生确认需要动手术时,可以让医生的处置权高于病人的签字权。但在何种情况下,医生的处置权才能高于病人的签字权,事后的风险谁来承担?一方面法律必须尽快清晰,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承担,建立相应的基金,让医生救人不变得沉重。

编辑:梁铮
一键转帖: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