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九器
今年3月,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北京等地就立即接踵上演央企导演的“地王”大战,给亿万翘首以盼楼市降温的民众一记狠狠的耳光,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央企主管部门国资委终于坐不住了,在3月18日使出杀手锏:国资委明确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
然而,78家“不务正业”的央企,大多数却在退出的大门口磨磨蹭蹭,左顾右盼,迟迟不肯迈开出门的步子。据昨日中国证券报报道,时隔8个月后,仅有7家央企转让了股权,71家央企超过200家地产公司至今未见动静,中央监管部门对此使出大棒,向这些不务正业的央企“停止房地产贷款”。
当时赢得一片赞誉的国资委 “清退令”,怎么又是雷声大雨点小,又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难道真的要把对民众的承诺当成儿戏、把公共决策当成一场达人秀?如果不是这样,何以8个月过去了,那么多“不务正业”的央企依旧在房地产市场大扭秧歌,看起来扭动实际上原地不动!如果不是这样,何以8个月过去了,国资委不仅没有表现出“共和国长子监护人”的震怒,没有启动应有的问责,反而只是用一种曲线般的“停贷”来吓唬长子们!难道是国资委掌门人李荣融退居二线后,又一出人走政息之剧上演了吗?
事实上,这些“不务正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对整个房地产市场影响并不大,国家对他们发出“清退令”的深层意义在于:一是要及时回应民意,在根本利益上,央企必须与民众的利益一致;二是要在财大气粗的央企周围竖起篱笆,耕耘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禁止你越界与民争利。所以,本该抽身而退、令行禁止的央企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 “软抗拒”,根本上还是背弃了央企的社会责任与法律身份,还是想混同于一般企业与民争利,更可怕的是它们对世人共知的国家政策软磨硬抗,完全置政府公信于不顾,让民众心寒意冷。
当初国资委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言辞凿凿地表示,78家央企将按照国资委要求,退出房地产业务,这是对公众庄严的承诺,必须言必信行必果的。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不等于“遥遥无期”,当有了巨大利益时,央企们可以争先恐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攻城略地;当要把兜里的财富交出来时却一个个磨磨蹭蹭,可见,只要国资委不举起手中的大棒,只要监护人表面严厉而心太软,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央企们,恐怕自然把退出的时间表看做“遥遥无期”了,而这对它们来说,顶多是孩子对父母的撒娇而已。
而国资委是谁?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这道理再浅显不过了,你是要得罪监护的“长子”们,还是要得罪正等待你兑现诺言的人民?答案不言自明。
当中国的房地产不仅牵动经济之弦,更牵动人心之弦的关头,政府竭尽全力尽快兑现承诺,它所产生的社会积极意义远远大于钱袋子里飘落的几张钞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