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各大年度热词榜单发布 “涨价”同时上四个榜单
http://news.hsw.cn    来源: 法制晚报  2010-12-23 14:1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人民网、著名论坛、小康杂志等机构年底发布热词榜单

  记者统计发现-- 年度热词物价“涨”上4榜

  临近年根儿,各种热词排行榜相继发布。作为一种词汇现象,热词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及民生问题。

  目前,《人民日报》网站人民网、著名论坛猫扑网以及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的直属杂志《小康》杂志均发布了年度热词(或"关注"),法晚记者统计发现,“涨价”同时出现在四个榜单中,一些词语同时出现在多个榜单内。

  文化评论家认为,网络热词已取代新闻标题长久驻留在人们脑海之中,颠覆了获取新闻的传统方式。它们直指时事热点、爆料新知趣闻、调侃民生百态,林林总总,包罗万象,凭借其形象生动、简洁精准而有利于口口相传的特性,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不可缺失的话题组成部分。这些网络热词的背后,互联网的舆论监督功能越来越引人注目。

  最关注

  “涨时代”同时出现在四个榜单内

  法晚记者统计发现,颁布热词(关注)的四个榜单中,都有重合的热词,如"涨时代"四个榜单中都有出现,"炫父(我爸是李刚)"、"给力"同时出现在三个榜单中,"微博""上海世博会"等词在两个榜单中出现。

  这些占据各大榜单的热点词汇,可以概括为民生、反腐、网络等各方面,可以说渗透到百姓生活的各个角落。

  物价

  代表词:蒜你狠、苹什么……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王明权曾呼吁,政府应该继续提高居民工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5%仍然幅度不够"。毕竟公众对通胀问题如此"敏感",归根到底是因为手中缺钱。

  人民网

  1.世博会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习近平

  4.世界杯

  5.“我爸是李刚”

  6.学历门

  7.“羊羔体”

  8.给力

  9.“蒜你狠”

  10.贪官

  猫扑网

  1.给力

  2.算你狠系列

  3.我爸是李刚

  4.杜拉拉

  5.羊羔体

  6.xx帝

  7.神马浮云

  8.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9.鸭梨

  10.凡客体

  微博

  代表词:唐骏学历门、方舟子遇袭

  微博的出现为每一个公民提供了一个现场直播式的麦克风,从而形成新的推进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社会基础。

  给力

  代表词: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

  12日至15日,以"给力"作为标题或内容的新闻有近4000篇,随后"给力热"、"给力体"等相关词汇被网友创造。

  《小康》杂志

  1.物价

  2.房价

  3.医疗改革

  4.食品安全

  5.教育改革

  6.住房改革

  7.社会保障

  8.就业问题

  9.收入分配改革

  10.腐败问题

  官员腐败

  代表词:我爸是李刚

  互动百科

  1.微博

  2.上海世博会

  3.维基解密

  4.给力

  5.西毕生

  6.3Q战争

  7.足囚协会

  8.涨时代

  9.炫父

  10.呜呜祖啦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陆杰华认为,近年来,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展示出了从未有过的力量,这都有助于增强群众反腐的信心。

  专家解读

  著名文化评论人"十年砍柴"认为,这四个出现频率较高的热词可以分为两类,"官员腐败"和"涨时代"属于民生关注问题,"给力"和"微博"则属于文化范畴。

  早在十年前,没人能想象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在《人民日报》。现在整个社会都已能坦然接受年轻人的活跃思维,"给力"是网络亚文化圈里热词"冒泡"和"溢出"后普及大众的最新案例。

  微博是互联网时代新兴的产物,网络制造了一个真正的"广场",每个人在"围观"的同时,也学会了效仿、自嘲和批判。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中外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唐润华曾表示,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网络传播形态,它的舆论导向往往是由意见领袖主导的,而这些意见领袖有时候并不一定是最有思想、最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而是粉丝多、发言多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网民成了“沉默的多数”。

  本版文/记者李洪鹏

编辑:李晨
一键转帖: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