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科学发展的辉煌答卷 写在省“十一五”收官之际
http://news.hsw.cn    来源: 湖南日报  2010-12-30 15:15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郑州交通安全宣传使用
郑州交通安全宣传使用"淘宝体"
农民工为讨要工钱 三轮车围越野车
农民工为讨要工钱 三轮车围越野车
·河南登封规定个人捐1元即可设个人冠名基金
·女子称遭企业老总强奸拍艳照勒索 警方拒绝立案
·麦当劳惊现“侧漏姐” 网友直呼“霸气侧漏”(图)
·湖北浠水拟提拔24岁女生为副镇长被指违规(图)
·专家称中国航母平台从试航到形成战力需10年
·大连PX项目董事长被曝曾称放进记者要员工命(图)
 

  站在“十一五”与“十二五”节点上,回顾5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一幕幕壮丽画卷、一曲曲雄浑乐章,我们无不心潮澎湃、激情飞扬!

  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5年,这是湖湘儿女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的5年,这是改革创新、铆足发展后劲的5年,这是民生关怀、温暖人心的5年,这是三湘大地生机勃勃、分外耀眼的5年!

  5年波澜壮阔,5年砥砺图强。科学发展风帆高扬、激流勇进,汇聚成富民强省的强大合力。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超越,写下了一笔又一笔精彩。

  在这极不平凡的5年——

  我们成功战胜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湘江流域特大洪水等严重自然灾害,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圆满完成“十一五”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十强,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们紧紧抓住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全力打造“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写下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辉煌篇章;

  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以人为本这根红线贯穿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人民群众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辉煌,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辉煌,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辉煌,归功于6900万人民万众一心, 扎实苦干!

  逆势飞扬的湖南速度

  在令人难以忘怀的“十一五”,省委、省政府立足湖南省情,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带领全省人民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始终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一五”湖南奏响的华彩乐章;不断超越的GDP,见证着令人惊叹的“湖南速度”。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在这年11月召开的省第九次党代会上,一个充满激情的词语成了全会的高频词——“富民强省”。

  从“富民强省”出发,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闯过一道道难关险隘,迎接一个个重大挑战,开始一轮轮精彩起跳。

  在2006年、2007年GDP持续较高增速的基础上,2008年成为“十一五”湖南的大考之年——

  年初,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袭击湖南,受灾人数39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逾130亿元,一季度全省GDP增速列中部6省倒数第一;年底,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我省经受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巨大冲击:钢铁、有色等行业受市场需求锐减的影响,价格大幅下跌;200多万返乡农民工与大批高校毕业生拉响了就业红色警报……

  严峻形势面前,凭着对经济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湖南实际的缜密思考,省委、省政府沉着应对,明确提出了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利用危机冲击中的“机遇”,加快发展的“弯道超车”战略。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一系列重大政策和举措出台,湖南打出化危为机的组合拳——

  保企业就是保增长。湖南对部分企业、行业实施优惠电价,鼓励企业加强联合沟通“抱团取暖”,通过贴息、信用支持等手段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寒冬”;

  大手笔投资拉动经济强力回升,突出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新开工衡阳至临武等18条高速公路,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80亿元;

  多层次的引导和刺激拉动“消费马车”快跑,开展家电下乡、购物节促销等活动,车市趋旺,房市回暖,旅游兴旺,文化、通讯消费活跃……

  巧借“弯道”,顺利“超车”。这一年,全省经济逆势飞扬,GDP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1555亿元,增长13.9%,经济总量首次迈入全国十强行列。

  GDP过万亿!湖南,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GDP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在迈向经济强省的征程中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无论多少困难来袭,也压不垮敢为人先的湖南人;无论多少艰难险阻,也阻止不了三湘儿女向前发展的坚强步伐和有力节奏。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继续从沿海向内地蔓延,湖南抓住国家振兴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所带来的良好机遇,经济继续快速稳健运行,实现GDP13059.69亿元,增长13.7%,是全国增长较快的省份之一,也是湖南历史上发展最好的年份之一。

  2010年,虽然湘江流域和黄盖湖遭遇自1998年以来的最大洪灾,但全省未垮一库一坝、未溃一堤一垸。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向好,经济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5年艰辛,5年辉煌。“十一五”是湖南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5年,综合实力增长幅度最大的5年,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最好的5年。

  转变方式的湖南质量

  向发展要效益,向自主创新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活力,成为“湖南速度”向“湖南质量”跨越的“助推器”, 为湖南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0年12月12日,湖南杉杉新材料公司与日本户田工业株式会社、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在长沙签署锂电池正极材料合资协议。根据协议设定的远景,湖南将成为全球顶级的锂电池材料产业基地。

  新材料产业的勃兴,只是“十一五”期间湖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生动例证。

  曾几何时,肩负着负重爬坡、后发赶超、富民强省重任的湖南,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严重。

  科学发展,质量取胜。湖南向高耗能、高污染频频亮起红灯——

  “环保风暴”席卷洞庭,环洞庭湖地区296家造纸企业有234家企业被关闭,60家企业停产整治,“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美景再现洞庭;

  “三年治污”涤荡湘江。3年内投资174亿元,完成环境污染整治项目1148个,“东方莱茵河”之梦正在实现;

  我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湖南顺鑫钢铁有限公司停产,小冶炼企业淘汰整治不到位的耒阳市遭遇“区域限批”,见证了湖南淘汰落后产能的决心。

  2009年,我省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十一五”前4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比2005年下降18.3%;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2.4%。

  高耗能、高污染的弊病显而易见,而发展不充分、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足,更是成了湖南迈上更高台阶的阻碍。

  向发展要效益,向自主创新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活力。

  “十一五”时期,我省明确提出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省的第一推动力,随着“双百”工程、“四千工程”、“9+3”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湖南,正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挺进。

  千亿产业,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志。5年间,千亿产业在湖南落地开花:2007年,包括工程机械在内的机械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全省首个过千亿的产业;2008年,有色、食品、石化等产业挺进“千亿产业”俱乐部;2009年,轻工产业轻松跨越千亿大关;今年又增加建材、冶金两个千亿产业。

  汽车产业抢抓新一轮机遇,建筑材料、造纸工业提质改造,将我省的工业经济搅得风生水起。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有力地托起了湖南崛起的脊梁。

  11月17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全球——由位于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刷新国际超级计算机运算性能最高纪录,位居世界第一。

  “天河一号”正是湖南这5年创新热潮涌动出的一朵奇葩。“十一五”期间,湖南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成为各行业实现转型的决定性力量。

  国内首台5兆瓦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在湘潭下线、48所进入全球光伏装备十强、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研制成功、1754件发明专利授权稳居中西部第一位……“湖南创造”,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走向世界。

  5年的探索实践,各级党委、政府对“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认识越来越深化,决心越来越坚定,措施越来越有力。

  2010年,“十一五”收官之年。立足新的起点,省委、省政府提出“四化两型”发展新战略,将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和目标,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解决了我省转方式“怎么转、往哪转”的重大问题。

  省委、省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号令发出,“四化两型”实践精彩纷呈——

  以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现代农业“脱胎换骨”,与2005年相比,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大幅增加,到今年已实现连续7年增产;

  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37.0%提高到43.2%,一个个小城镇在三湘大地拔地而起;

  “数字湖南”提速湖南发展。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落户湖南大学,长株潭三网融合全面启动,物联网、云计算给湖南腾飞插上“信息化”翅膀;

  华声在线、芒果传媒挂牌成立,中南传媒和天舟文化正式上市,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在张家界成功开幕,文化、旅游湘军再领风骚,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双双过千亿,展现出无穷魅力;

  “3+5”城市群优化提升、湘南加速崛起、大湘西开发如火如荼,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迎来新一轮“共生崛起”,推动“湖南号”疾驰向前。

  增强后劲的湖南实践

  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改革开放。湖南抢抓机遇,发掘内生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在事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发力,赢得了越来越强的发展后劲

  2006年,3000亿!2007年,4000亿!2008年,5000亿!2009年,7000亿,2010年,预计9800亿!

  这组不断攀高的数据,是“十一五”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再被刷新的记录。坚持不懈地推进投资拉动战略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谋大谋深谋远、不断抢抓战略机遇;是我省5年来不断加大的建设力度、稳步增强的发展后劲、日益扩宽的发展空间。

  “两型社会”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3年来,湖南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两型社会”建设捷报频传。

  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大江大河整治规划,大河西、天易、云龙等五大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全面启动,长株潭三市通信一体化实现同号升位并网,芙蓉大道长潭段、红易大道顺利通车,集约节约用地、排污权交易、投融资市场化运作等一系列改革试点顺利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风起云涌——

  2010年10月28日,随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一声令下,龙吉、永吉两段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至此,全省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车总里程达6447公里,在建里程居全国第一。而在2005年,湖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1403公里。

  波音747-400的空中巨无霸落地长沙,黄花机场进入“大飞机时代”; 武广客运专线建成通车,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正式开工,湖南迈进“高铁时代”;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省会长沙大步走向了“地铁时代”;随着湖南有线的双向化网络改造全面展开、湖南电信的光纤入户工程火热进行,湖南迎来“三网融合时代”……

  “十一五”前4年,全省共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922个,总规模达11468.85亿元。

  改革开放拓展新一轮发展空间——

  走出去,请进来。“十一五”期间,湖南改革开放的势头如湘江潮水,奔涌向前。

  省委、省政府抓住央企新一轮扩张、整合、转移的机遇,央企对接高潮不断。截至目前,湖南共与68户央企对接项目223个,中建材、中国五矿、中核、中电投等一批中字号企业在湖南落地生根。

  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湖南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富士康入湘,广汽菲亚特总部落户湖南,长丰集团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51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湖南。湖南,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吸引海内外战略投资者的“洼地”效应正在显现。

  “十一五”前4年,全省实际引进内资4610.98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4.67亿美元。

  湘企借船出海,今年前三季度,我省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05个。到今年9月,我省境外投资企业累计达387家,投资地域从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拓展到欧美等发达国家。

  资本市场方兴未艾——

  “资本市场就是一个魔方,你对它的认识有多深,它的作用就有多大。”周强同志的一席话,诠释了湖南越来越强大的“资本力量”。

  “十一五”首年,湖南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96.3亿元;而今年前10月,省内企业通过首发上市、再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实现直接融资547.13亿元。

  “中部湖南,正在成为资本的新价值洼地!未来若干年,都将是一个资本投资的黄金期!”中国建投旗下的风投专家滕召学博士,这样解读他心目中的“湖南机会”。

  发展后劲的显著增加,为“十二五”夯实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民生为重的湖南温暖

  民生连着民心。保障民生的周密部署,心心相印的深情牵挂,多类型、广覆盖的民生举措,直面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湖南百姓始终在温暖中前行

  2010年,周强同志连续两次饱含深情地推荐农民工演唱的歌曲《春天里》,其浓浓的民本情怀,让这条新闻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不因困难而轻慢民生,越是困难越重视民生。

  从农民工子弟学校孩子们欢乐的笑脸,到大病农民得到救治后激动的眼泪;从洞庭湖渔民上岸后的欣喜,到住房困难户搬进经济适用房后的欣慰;从大学生就业到居家养老,从帮困救助到农村扶贫开发攻坚克难……

  在充满着艰辛与挑战的“十一五”,省委、省政府始终突出改善民生,谱写了执政为民的鱼水新篇。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省在“十一五”接连出台了近40个稳定和扩大就业的配套文件,省人大常委会还审议通过了就业促进法实施办法,明确了就业援助和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到2010年6月底,城镇从业人员超过130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余万人,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先后制订出台了被征地农民、集体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具体政策或养老生活保障办法,出台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办法,社保安全网进一步覆盖城乡。农村低保目前月均保障268万人。14个县(市、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积极推进,在解决农村“老有所养”问题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安居是民生之盼。制定《全省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阶段,即将下发,“夹心层”购房需求可望得到满足;全面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帮助6.7783万户农村五保户、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建起了新房。

  物价是民生之切。今年以来,面对不断上扬的物价,省政府出台19项措施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从11月起,对城市低保对象等四类困难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以缓解困难群体的生活压力。

  在财政“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蛋糕”分配结构也在明显调整。5年间,公共财政支出的方向和重点逐渐向社会薄弱环节、向民生倾斜。

  2006年,湖南财政支出中,有592.03亿元用于民生;2009年,全省民生支出突破千亿,达到1212.8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56.36%。今年民生支出又将上一个新台阶。一笔笔“真金白银”让老百姓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5年间,老百姓的荷包鼓了,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9524元增加到15084元,年均实际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118元增加到4910元,年均实际增长8.3%。收入总量均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目标。

  5年间,维护老百姓公平正义、切实保障民利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法治湖南”建设保障了老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促使政府“正确地做事”,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正式出台,实现了公权力的自我约束和公民对公权力的监督。

  这5年,湖南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谱写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篇章。

  催人奋进的湖南蓝图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湖南化挑战为机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开始了在新的起点上迅跑

  踏着富民强省的雄壮节拍,新的5年向我们走来。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湖南如何谋划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在“十一五”收官的最后一个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步履匆匆:先后来到张家界市和衡阳市,就建设世界旅游精品、项目建设、群众工作等课题调研考察;赴北京密集拜会国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铁道部、国家烟草专卖局等主要负责人,就深化“十二五”期间的合作深入交流;会见台湾富士康客人,出席我省与中国五矿、中建材合作项目启动仪式……

  城市社区、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到湖南履新半年多的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步履匆匆。他强调,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使规划真正经得起历史、时间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十一五”,湖南已完成一段精彩的“追赶”;“十二五”,我们又将在发展快车道上开始新一轮的竞赛。

  在省委九届十次全会上,《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出台,省委提出了未来5年符合湖南实际的转型发展战略——

  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

  坚持以建设“两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和着力点,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为基本途径;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自主创新,推进节能环保,保障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建议》用鼓舞人心又求真务实的笔触,描绘了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湖南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

  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民生保障体系和制度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回首来路,我们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展望征途,我们将更加坚定从容,更加斗志昂扬。

  湖南的发展已开启新的征程,湖南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四化两型”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最大程度地凝聚6900万湖湘儿女的智慧和力量,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开启富民强省新航程!

编辑:叶萍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