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陕西省十届政协四次会议将于本月16日召开,1月12日记者从省政协了解到,截至当日下午17时,已收到委员提交的各类提案及建议183件,委员们所关注的大到诸如在“关天经济区建立华夏文明基地”、“举办西安碑林书法艺术节”、到加强地沟油管理、治理渣土车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甚至是“人行道地砖松散,下雨时容易溅泥,应尽快修复”这样的细节都有所涉及。
“建议举办西安碑林书法艺术节”
西安碑林博物馆具有900多年历史,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为有效的保护、展出和完善碑林馆藏,并且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弘扬中国文字的价值魅力,省政协委员姚建东、西安市碑林区人大代表王建勇建议举办一个规格层次高、参与范围广、且在世界范围内有深远影响力的中国书法艺术节活动——中国西安碑林书法艺术节,西安市永久举办地。
姚建东委员和碑林区人大代表王建勇在提案中写道:“陕西要对得起碑林这块金字招牌,对得起碑林这块风水宝地”。
“建立华夏文明二馆一院”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关天经济区是华夏文明诞生地,以及华夏文明历史发展大转折的根据地,为此有委员建议,在关天经济区内,打造建立一个“华夏文明基地”,对区域内已有文化遗迹、文化产业进行“穿衣戴帽”工程,比如宝鸡打出“吃炎帝饭、品周公酒、演文王易”的口号,彰显其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建议在关天经济区内建立华夏文明“二馆一院”,即华夏文明博物馆、华夏文明图书馆和关中书院,汇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华夏文明成就,使其成为华夏文明学习、研究、传承、交流的基地。
“转变当前征地拆迁补偿模式”
来自中国民主同盟会陕西省委的一位委员认为,目前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拆迁补偿方式单一,不能很好的解决改造后农户的长期生计问题,尤其是被农民戏称为“一脚踢”的货币补偿方式风险极大,对被拆迁户而言缺乏可持续性,拆迁后大部分依靠房租生活的农民立即失业,失去生活来源,但又很难在城市中谋得一席之地,容易造成新的社会矛盾。
这位委员建议“慎用单一货币安置办法,代之以综合安置为主”,在对拆迁户的安置中,坚持“住房是基础,发展是根本”的原则,对安置方式进行优化组合。比如以房屋产权调换以及住房+就业、住房+股份等方式出现,从而避免“钞票用光,集体上访”的情形反复出现。
“开放大型单位礼堂为市民锻炼场地”
董健委员在自己的提案中提到,跳舞是非常适宜中老年人健身,但是在西安白天可以在公园,晚上就没有地方去了,舞厅门票太贵,租场地又不划算。因此董健建议由西安市各级体委与一些大的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将这些单位的礼堂免费开放,供市民跳舞,同时由政府出资金对提供场地的单位进行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