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3
道路施工频繁
王小鹏说,道路施工频繁,交通组织管理不够完善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一些施工单位不规范作业,没有在施工路段设置提醒标志提前预报施工路段及时间,从而造成施工路段及周边地区的交通出现混乱,严重时造成交通拥堵,甚至酿成交通事故。
处方:优化交通组织 均衡交通流
规范施工申报审批程序,在建设时间的安排上,对同一条路的不同段在建设时间上尽量保持一致,避免多次施工。优化交通组织,均衡交通流,制定合理的道路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并具体分析,评价其可行性。施工期间各个相关部门应协商配合并各自完善,加大交通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交通组织方案。
病因4
公交该“优”未“优”
祁志峰说,交通结构里公交优先是共识,但目前西安的公交无法满足乘客的需求,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时段,车站人山人海,车辆趟趟爆满。公交不优,迫使人们选择私家车出行,更加剧了道路的拥堵局面。
处方:合理化公交线路和车站设置
对新建的成片住宅区,在规划之初就要有公交线路的规划跟上。线路配车数量要足以应付该线路上的客流量,有的热门线路,配车较少,发车间距长,乘客等待时间太久。车站设置不宜过多、过密,如西门外站到水司站,距离不到300米,公交车刚起步,就停车,影响运行效率。
每天产生约8000吨生活垃圾
委员建议在西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
本报讯 环境污染是“城市病”的显著表现之一,而如何治理则是城市发展绕不开的课题。随着生活垃圾数量的增多,垃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污染源。政协委员建议,加快我省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在西安率先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教育,适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
孙守增委员在进行调查后发现,西安的垃圾问题相当严重。城市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1公斤,西安每天的生活垃圾量大约为8000吨。西安多年前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公共场所和生活小区的垃圾箱一般都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然而,实际生活中却很少有人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在丢垃圾时,也没有人在意手中的垃圾到底是“可回收”的,还是“不可回收”的。
孙守增对此建议,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法规;在小学以上各级学校开设专门课程,开展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教育,培养未成年人垃圾分类意识,培养社会氛围,为真正实施垃圾分类奠定基础,在社会上宣传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选择大中专院校等人员素质较高的单位或小区,适时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在试点成功后,在全市和全省推广。
何俊杰委员建议,加大对垃圾处理分类收集和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如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可回收物分解中心、建筑垃圾处理场(厂)等。建立完善垃圾收集分类、回收、运送、处理的系统,按照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者餐厨垃圾、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等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发展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统一制定垃圾焚烧处理补贴标准,提高垃圾焚烧发电企业积极性。
保障居民天然气供应
委员建议用气大户“错峰用气”
本报讯 城市面积不断扩大,有限的资源供应有些吃力,这在天然气供应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冬日天寒,天然气供暖用量增加,经常供不应求。政协委员建议,用气大户“错峰用气”,以确保居民用气。
由于城市建设项目和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每到冬季,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天然气使用量增长迅速,供需矛盾突出,居民用气紧张、出租车加气难、冬季取暖成问题等情形,给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张金安委员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天然气生产企业和供应的管理,提前做好预案,合理安排、调配天然气资源,确保居民用气安全、有序、充足。同时,实施对天然气工业用户及用气大户“错峰用气”,以确保居民用气。
还有委员建议,在居民中加大对节约用气的宣传。如果各小区采暖锅炉能将大火调至小火、每天少烧半小时、烧锅炉时间避开用气高峰,即下午5时~7时,能节约的天然气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这位委员同时指出,天然气最大的特点是其市场的不均衡性,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大型储存气库调配,可学习北京存储天然气的做法:在华北利用几个废弃地下煤矿修建了能储存几亿方的“天然气储存库”,随时向天然气管网“增援”。
本组稿件由记者孙佳 程慧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