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恐归族的精神解析:思乡情却怯 苦恼怕回家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1-01-22 14:0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山西孕妇一家遭放射事故致其女儿成年后智商仅46
·特等功臣守清贫未留1分钱遗产 曾生擒豫西匪首
·咸阳一女生被警车撞骨折 警方:因砍人警情急出警
·男子收上百求爱电话 因手机号在交友节目被误公布
·市民畅谈与西安名片的故事:爱上兵马俑爱上这座城
·潍坊现城管秒杀式罚款 从拍照到贴罚单不超五秒
 

  引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唐人的怀乡之作,也可视为古今羁旅之人的共同情愫。然而,这两年在“回家过年”的语境中,我们分明一次次触摸到弥散于当下社会中很现实的某种“恐归”情感。一边是思乡心切的忧伤,一边却是回家情怯的念想,思乡与恐归之间,什么在催化?

  恐的不是“家”而是回家的烦扰

  “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去了。”电话那头的王海峰说。王海峰家在咸阳农村,现在在西安打工,一个月三千多元的收入。按说,他家离西安并不远,收入也还不错,但就是不愿回去,原因是“自己出来十多年了,混得不好,怕人问买房买车没”,“挺压抑的,这种想回而又怕回的滋味。”

  这种感觉,孙建民也有。孙建民是一名公务员,在“怕”回家上,却和打工的王海峰感受很像。“回家是个很沉重的话题。”孙建民说,他有三个家,一个是自己在西安的家,一个是郊县农村父母的家,还有一个是甘肃平凉岳父母的家。每到过年前,孙建民总会发愁,该回哪个家过年。

  说到该回哪个家,延安人李梅更是头疼。结婚十多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因此和丈夫吵架。好几次吵完架后,李梅带着孩子回娘家,丈夫独自一人回关中农村婆家。“回哪个家都是一大笔花费,有些负担不起。”

  “我想知道别人是咋样消除怕回家的压抑感的。”王海峰不停地表达这样的意思。有着类似想法的,不只是王海峰一个人。我们征集“怕回家心得”,得到了数十名读者的呼应与倾诉;网络上,“恐归”话题也纠结着网民的神经,成为“回家过年”之外的热门话题。

  梳理读者们的倾诉可以发现:“恐归”的背后,有对春运艰苦折腾的发憷,有人情往来与路途消费的不堪重负,有混得不如意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纠结,甚至有大龄青年还没找到对象的几丝愧疚……即便,家中年老的父母与幼小的孩子在倚门守望,但还是有人坚定地留在了他乡,不为别的,只因回家有着太多太多的烦扰。

  恐的不是“家”而是故乡的陌生

  “故乡的山水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这是鲁迅在《故乡》中写下的句子。彼时的鲁迅,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恐归族”——— 不留恋是因为故乡已经和自己的记忆相去甚远,原本熟知的故乡变得陌生后,谁人又能不“恐归”呢?

  与鲁迅的“恐归”一脉相承的,还有当代一些文人。“每年春节回老家过年之后回来,总要有一周多的时间,沉浸在失败、无力、沮丧、浮躁的情绪里难以自拔。”文化评论人韩浩月如是感慨。2009年年初,学者熊培云、媒体人孟波、文化评论人韩浩月、作家十年砍柴等人,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组“故乡沦陷”的文章,在他们的笔下,流露的是对故乡一些扭曲现象的痛心疾首。根据他们的描述,零星在一些地方,有地方黑恶势力与地方官员勾结在一起,努力攫取着故乡一切可攫取的东西,村头的老树、村旁的河流、有限的土地,都成了他们敛财的对象。而且,不只是故乡的山山水水变得支离破碎,故乡的人心,也已支离破碎。

  在熊培云故乡村头那棵老树被村长以200元的价格卖掉之后,熊培云在一位村民那里得到了为什么没人反对村长卖树的原因,“如果我反对村长卖树,那我就和村长结了私仇,因为我的反对是针对村长个人;而村长卖树不会和我结私仇,因为他得罪的是大家,而不是针对我个人。”此外,“随着城市向农村的开放,许多青壮年常年都在外打工,对村里涉及公益的事务疏于过问和了解”,也是村干部动辄可以肆意妄为的重要原因。

  相较于普通的因钱而生的 “恐归”,熊培云等人所恐的 “故乡沦陷”,其实是对当代中国不少地方价值失范、道德失常的控诉。只是,“沦陷”的只是熊培云们的故乡吗?你的他乡,也是我的故乡啊。

  恐的不是归而是无“家”可归

  “说实话,我有20年没有回家了。”网友“西安水电工”在帖子中流露出莫名的哀伤。现居西安的他,老家在周至楼观台,虽然离家很近,可是,他却回不去了。“老家仅有的房子日前倒塌了,故乡的人也几乎不认识了,回不去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无家可归的无奈。“我是故乡主人,却没有停留之地;我是故乡客人,却没有喝一口待客之水。”每次回到周至办事,来去匆匆中,都会留下一地迷茫。

  回不去的,不只是“西安水电工”一人,还有农民工二代这个群体。“是农民不会种地,是工人没有技术,是知识分子没有文化,是城里人却被称作农民。”这几句话,形象道出了农民工二代的尴尬。对于故乡,他们是陌生的,也不愿回去;对于城市,他们却一直游走在边缘,难以融入。

  虽然,咸阳人王海峰要求自己十岁的孩子,每周要给在咸阳老家的爷爷奶奶打两次电话,可是,两次电话能让孩子的心归于故乡吗?对于王海峰来说,他不知道他在城市中能干多久,有时也想回去,可是,回去之后,又能干什么呢?现在,故乡还有父母,可如果哪一天父母不在了,故乡还有家吗?似乎很难。因为在现在,偶尔回家的他,已成了很多乡党眼中的陌生人。

  从道理上讲,我们每一个人都该是有一个 “家乡”。在那里,可以感受到土地的气息,可以将每一寸土地装入心中,可以熟稔地和每一个人打招呼、聊天,可以在遭受创伤的时候感受到温暖……然而,让人惶恐又尴尬的现实却是,越来越多的人,都找不到自 己的家乡了,都找不到自己可以保护的村庄以及大树了。

  在城市化汹涌推进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故乡了。既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乡村,也不习惯漂泊与奔波。随地理意义上的家乡一并消失的,还有精神家园中的家乡。

  观察

  拿什么远离“恐归”拥抱故乡

  年年恐归年年归。在很多“恐归族”那里,“恐归”只是思想上的挣扎,真正有勇气逃避回家的没有几个。但是,恐归族日益壮大的现实,却也在昭示着许多丰富且深刻的东西。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情系桑梓、落叶归根始终是重要的命题。哪怕关河万里,哪怕山高水长,有一丝回到故乡的可能,也要回到故乡。简单从个体来看,“恐归”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回家的人多了去了。但如果将“恐归”放置到传统背景之中后,我们会陡然发现,“恐归”解构的其实并不是某个个体的回家问题,而是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命脉。

  社会学者费孝通曾说,“不应忽视了城乡之间的有机联系,如果其间桥梁一断,都市会成整个社会机体的癌,病发的时候城乡一起遭殃……”多半个世纪过去了,费孝通当年所诊断病症言犹在耳,我们不能让其以另外一种形式,普遍而猛烈地蔓延。

  其实,仔细想想,今日之中国,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进程,切断的何止是城乡之间的联系,在城市内部、在乡村内部,联系也在被切断。某种意义上,当代中国人,很多都在逐渐成为没有故乡的人。城市里的老楼老巷子,在轰鸣的机器声中变成了高楼大厦,昔日的老街坊老邻居,也散落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开始了与新邻居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而对于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人来说,农村艰难的现状,也使得很多人或呼朋唤友,或独自一人,或携妻带子,离开了属于自己的家,来到城市谋求生存,在他们的头上,有的只是生存的艰难。故乡,与生存的艰辛相比,已经颇为遥远太过模糊……

  关于“恐归”,有人在呼吁,要像重视蚁族一样重视 “恐归”。其实,何止是要像重视蚁族一样重视恐归,恐归背后所包裹的东西,要远比蚁族宏大得多复杂得多。蚁族,说到底只是一个群体的不如意写照;而“恐归”,却是一种群体性的精神映照。大家熟悉的、留恋的人或物,已变了味道,或者不见了踪影。一边是心理意义上的故乡的逐渐消失,一边却还有也许值得留恋的东西使得回去看看,恐惧与纠结,自然而生。

  工业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城市中,每一个人都是寂寞的。故乡这个词,让多少人无数次在梦中潸然泪下,每一个人都想拥有自己的故乡。然而,故乡的存在与壮大,归乡幸福感的勃发,更需要我们在文化上、在制度上给予养护。唯有每一个人都能口袋鼓鼓地有尊严地生活,唯有公平正义的阳光洒遍每一寸土地,我们方有远离“恐归”,热情拥抱故乡的心情与机会。

编辑:赵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