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接触网络,虽然我从不使用网络语言,却常常为许多生造的网络语言所困惑,而且出尽洋相。
一次,我写了一首《破庙偶得》的旧体诗,贴上博客,读初中的外甥女看了,不无调侃地称赞我说:老舅真是与时俱进,也使用网络术语了!弄得我一头雾水,最后终于明白,她把我这个偶然的“偶”理解为网络语言的“我”了。
又一次,与一位年轻朋友在QQ上聊天,对方贴了一首诗请我提提意见。诗写得很有情感,用字遣句也十分贴切,于是我说了一个字:切!本来还想继续说下去,谁知对方说声“88”,竟下线了!将我弄成一个摸不着头脑的丈二金刚。事后,才知道这竟是一场严重的误会,原因是,我以为“切”代表的是一种肯定,哪知在网络语言中,此“切”的意思竟是“藐视”,也难怪这位朋友有点“挂不住”了!
我晕!
于是,此后几天,我耿耿于怀地在网上认真“研究”起网络语言,最后得出的结论则是:网络语言,是对汉语的一种污染!比如“神马”,偶一为之,也就算了,谁知一夜之间网上网下,全是一片“神马”之喧嚣,这不是浅薄跟风又当何解?而这些跟风者,不少竟是成年人,所以我不禁想说,诸位,当你们想用“神马”二字之时,是否也能想到“此处省略二字”?因为把这类语言当成时髦,难道不也是一种低俗?
当然,网络语言也有可取的字眼,比如“草根”二字!因为“草根”确切地表达了一个群体的生存状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根,才是春天真正的根本!所以,作为“草根”的我,也敢于在这儿说一句:
人们啊,请警惕网络语言污染我们的汉语!(作者:沙牧 来自:中新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