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的论战】 微博关注,究竟是不是好事
虽然洪玉萍对这一活动抱有质疑的态度,但是寻子心切,还是忍不住加入到了这一全民大搜寻中。不仅仅是青岛,全国各地所有网友拍照的乞讨儿童的信息洪玉萍都会关注,这几乎就是洪玉萍所有工作了。“看看网上的信息,还有就是接电话收短信。”洪玉萍告诉记者。
随着岛城志愿者的踊跃参与,拍到的街头乞讨儿童的照片越来越多,洪玉萍干脆直接加入到了半岛都市报组建的“解救乞讨儿童·青岛站”QQ群,一方面是“看看有没有像我们家伟鑫的孩子”,另一方面则是对岛城志愿者热心参与的支持。
面对海量信息,他们成了专业寻子家庭
2月10日上午,泉州气温已经上升到23℃,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店头村的洪玉萍家里如往常般平静,杨伟鑫的奶奶在院子里打扫卫生,而妈妈洪玉萍则在屋里看网友随时发布的信息。“自从于教授发起这个活动后,就有很多人给我发信息,有在网上的,有在手机上的。”
在记者与洪女士交谈的一上午时间里,不时会有电话或短信进来,这其中有媒体的记者,有律师,也有无名的热心人士,而且偶尔也会有邻居过来传达一些信息,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帮助。
在此之前,洪玉萍有过尝试在网上关注一些乞讨儿童的信息,但引起的关注度远没有现在这么高。“开始的时候自己也在网上发帖子,但引起关注的不是很大,我就一直自己顶,发我想念孩子的日记,希望可以引起别人的关注。”洪玉萍告诉记者,直到去年1月29日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了网友拍的一些小孩的乞讨照片,才感觉到网络的巨大力量,照片中疑似自己孩子的一个儿童腿已被打断、沿街乞讨。洪玉萍和弟弟联系上拍照的厦门市民,并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在厦门找了10天10夜,但最终无果。
“是通过一位网友的介绍,他给于建嵘教授的微博发了一封私信。”洪玉萍告诉记者,没想到引起这么大的轰动。“现在不仅在关注我们的伟鑫,也会思考这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该怎么解决。”只有初中文化的洪玉萍谈起乞讨儿童来伤感中也有无奈。
影响越来越大,微博关注是把双刃剑?
此前媒体报道中提到杨伟鑫妈妈时,还出现过一个“洪佩评”的名字,但在记者采访时,杨伟鑫妈妈一直坚称自己叫洪玉萍,而且,在微博“寻儿杨伟鑫”中也是说“妈妈叫洪玉萍”,对此,洪玉萍解释说,“我身份证中的名字是洪佩评,但我儿子只记得我叫洪玉萍,所以我更希望媒体报道的时候称我洪玉萍”。
“以前都是我们一些失散孩子的家长之间的互相交流,力量有限,现在通过微博这事一下子把面扩大了很多。”杨先生表示,自己很能理解那些失散了孩子的家长心情,所以也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更多家长找到自己的孩子。
对于微博的帮助,杨先生一直都觉得这是一个好事。“以前就是一些寻子网站的志愿者在做,他们得到的关注和引起的轰动都有限,而且这些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有时候也要面对很多的压力。”杨先生透露道,曾经就有志愿者跟他说,他很想提供帮助,但不能公开姓名。
而如今,自从微博上开通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后,每一个可以上网的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可以拍照提供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失散孩子的家长提供一些帮助,这种帮助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上次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网友上传的贵州的乞讨儿童,其中一位很像我们家伟鑫,但我又不能大老远地赶过去,就找了一个志愿者帮忙过去看看。”洪玉萍告诉记者,虽然最后确定不是伟鑫,但志愿者的确帮了很大的忙。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其实关于拍照对乞讨儿童救助是不是有利,在杨伟鑫的爸妈之间的争议就很明显。杨先生很乐意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提供越来越多的有用的信息,而洪女士在肯定了微博给自己带来千般帮助的同时,则有万般的担心:一方面每天接收这么多信息,有很多都是骚扰信息,“有人直接跟我说,你买不买儿子?”而另一方面,则是担心会不会有人报复小伟鑫,更加虐待小伟鑫,“毕竟微博上引发的争论都是由我儿子引发的。”
2月10日,于建嵘在新浪微博访谈中充分肯定了微博解救乞讨儿童的作用。“的确,这次微博网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没有微博,互动性不可能这样高。”于建嵘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