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苦难古浪悲怆的群体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1-02-26 06:4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山西孕妇一家遭放射事故致其女儿成年后智商仅46
·特等功臣守清贫未留1分钱遗产 曾生擒豫西匪首
·咸阳一女生被警车撞骨折 警方:因砍人警情急出警
·男子收上百求爱电话 因手机号在交友节目被误公布
·市民畅谈与西安名片的故事:爱上兵马俑爱上这座城
·潍坊现城管秒杀式罚款 从拍照到贴罚单不超五秒
 

  157个尘肺矿工的命运,实则是经济高速发展之下,一个个悲怆的底层剪影。

  这个寒冷的冬天,我走进甘肃古浪黑松驿,这个死亡盘踞的小镇。低矮的房屋匍匐在黄土地上,长长的土路上尘雾飞扬,这个西北的偏僻小镇,呈现的是一个与繁华都市完全不同的场景。

  146个壮年男子(不包括已去世的11人),年龄大多在30岁到40岁之间,他们原本是乡村劳动力中的精华,每一个家庭的生活依靠,却因在金矿打工而一一被“尘肺”击中,不仅丧失了劳动力,不能再担负养家的重任,且将自己的家庭拖入更深的贫困。

  更悲惨的是,这是家族式的毁灭。在黑松驿这个人口不足两万的小镇,由一条河流连接起来的4个村庄,集中了大部分的尘肺患者。仅赵文玉家中,就有17个堂兄弟和子侄患有尘肺。除此之外,他们的姻亲,包括姐夫、妹夫等,也有多人被确诊尘肺。

  这些打工者大多是在1997年—2007年之间,去酒泉肃北的金矿打工时罹患尘肺的。彼时也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期。位于戈壁滩上的马鬃山金矿,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拓荒者。一块块黄金被炼出来,不知成就了多少富翁,而矿工们得到的,只是稍高于别处的工资,和随即而来的尘肺。

  他们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劳动。一名矿工告诉我,老板偶尔会发给大家一个一次性口罩,但因为一个口罩要扣5元,他舍不得换掉,一个一次性口罩曾使用3个月,直到实在破得不行了才扔掉。

  是贫穷,是愚昧,更是黑心矿主只顾牟利、劳动部门疏于监管,等等这些,终于使悲剧养成。

  贫穷或许是根源之一。正因乡村廉价劳动力的巨大付出,中国经济才成就了一次次飞跃,但中国底层劳工命运,依然少有被关注。

  事实上,尘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沦为经济高速发展背后的代价,这一切,是否已得到我们深切的反思?

  在黑松驿,有一张照片让我印象深刻。那是因尘肺死去的杨自虎。2007年,在确诊尘肺后,为供孩子们上学,杨自虎又去了北京的地铁工地。彼时正是奥运前夕,打工之余的杨自虎曾在北京街头留影,背景是那句著名的标语——“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是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杨自虎的梦想曾经是:再多活几年,供孩子上大学,让他们再也不要重蹈自己的命运。可他,终于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今日中国,经济增长、日渐富裕,但终究,我们无法别过脸去。因为,那些苦难者,就是我们的一部分。

编辑:温磊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