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七旬大爷修路9年 5里羊肠小道能通车(组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2011-03-06 22:25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山西孕妇一家遭放射事故致其女儿成年后智商仅46
·特等功臣守清贫未留1分钱遗产 曾生擒豫西匪首
·咸阳一女生被警车撞骨折 警方:因砍人警情急出警
·男子收上百求爱电话 因手机号在交友节目被误公布
·市民畅谈与西安名片的故事:爱上兵马俑爱上这座城
·潍坊现城管秒杀式罚款 从拍照到贴罚单不超五秒
 

9年如一日坚持义务修路

易大爷生活朴素

因为修路,易大爷的手伤痕累累

  成都金堂县梨花沟村老人易胜怀义务修盘山路,受到当地人的尊敬和称赞

  华西都市报记者刘春梅摄影吴小川

  一条山间小道,一位七旬老人,一段长达9年的时光。

  在成都金堂县栖贤乡梨花沟村,79岁的易胜怀上演了比《士兵突击》里许三多修路更感人的一幕。为让“打柴的人减少工夫,来耍的人走得舒服”,2002年起,易胜怀坚持一个人将梨花沟廖家松林的山间小道拓宽,并在山间开辟新路。

  9年过去了,他用坏了四五把锄头和10多根钻子,修成了一段长5里左右的盘山路,最宽处接近3米。

  “在我们村,提起怀哥,人人都要竖大拇指。”梨花沟60岁的村民江世翠说。

  修了9年路

  羊肠小道如今能通车

  前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梨花沟村廖家松林山脚下。自山脚向上望,一条道路延伸着,途经半山腰一户人家,继续向上蜿蜒。沿着这条路走了近200米,就来到位于半山的易胜怀家。

  村民介绍,这条路过去只能容一个人走,是名副其实的羊肠小道。如今,最宽处接近3米,路上还有车辙痕迹,证明曾有车开上去过。

  2000年,易胜怀从山脚下的村里搬到半山。2002年开始,易胜怀动手修从山下到自己住处的路。

  “那时以为他只是想修段路方便自己上下山,没想到一直修到现在。”正沿着易胜怀修的路上山打柴的村民江世翠说。易胜怀从70岁开始修路,修完这一段,又开始一项“浩大”的工程修盘山路。

  从易胜怀家的小屋出发,记者沿着尚未完全竣工的盘山路前行,用了20多分钟才走完剩下的路,路两边是菜地、麦田和松树。

  这一条路最宽处有两米,可以容三轮车通过。遇到较陡峭的地方,路边靠外一侧便是堆起来的石头,土壤在上面盖了厚厚一层。

  施工凭常识

  斜坡和转弯都要设计

  易胜怀个子不高,耳背,身体瘦削,一双大手布满老茧。

  “我现在的身体还好,去年只差两天就全年没病过了,结果腊月二十八开始咳嗽,整得我吃了6天的药。”易胜怀的笑声爽朗,对身体状况很自信。他说,这么多年坚持修路,已经把身体锻炼出来了。

  如果修路是门学科,那么,易胜怀几乎从未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整个过程,凭的是他多年积累下来的常识。

  每年7-9月,是易胜怀集中修路的时间。这段时间,当地雨水多,土质松软。“我要趁着那个‘润’劲,容易挖,省力气。这时候土的黏性也强。”

  在较陡峭的斜坡路上,路向内侧倾斜。易胜怀说,这是为了下雨时,雨能流到内侧,然后顺势流下来,不让雨水横着流出去将路面冲垮。

  山路左转弯和右转弯的设计也不同。“右转的话,路的外侧要高些,左转基本平衡。”易胜怀说,他没看过什么书,都是凭多年来乘车时观察。“过去曾听人摆过《十万个为什么》里的小知识,也在修路时派上了用场。”

  易胜怀的修路工具很简单,钻子、锄头、锹锄和簸箕。锄头挖土,锹锄刨石块,钻子把石块凿小。因为怕别人整不好,他修路从不要其他人帮忙。

  “有人要帮忙,他都不让。有一次石块实在太大了,他请人来弄,还给人家付了钱。”易胜怀的侄儿媳陈秀英说。

  修路不为啥

  只愿大家能走得舒服

  易胜怀被很多人问起过修路的动机。他只是呵呵一笑,不做明确回答。前日下午,华西都市报记者与易胜怀一起走在他修的路上,扛着锄头和锹锄的易胜怀,走路速度不亚于年轻小伙子。

  再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易胜怀一边大踏步一边说:“其实没得啥子,就是让打柴的人减少工夫,来耍的人走得舒服。”

  廖家松林位于梨花沟村与石板村的交界处,两村村民不时会到山上打柴、捡落叶,或侍弄田里的庄稼。路变宽变平整了,小车可以开上去,这些乡邻就可以省点工夫。

  廖家松林是梨花沟景区的一部分,每到天气暖和了,来梨花沟游玩的人也很多。“再过两星期,来这山上玩的人可多了。”易胜怀修路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希望游人走得舒服。“万一人家来耍因为路不好走扭伤了脚,回去说是在梨花沟扭伤的,那传出去不就丢人了?”

  就是这些朴素的心愿支撑着易胜怀,让他每天起床后先上山修一两个小时的路,回来吃过早饭后,继续忙碌。

  没人说他傻

  提到他都要竖大拇指

  空旷而安静的松林里,不时响起敲打声。一个老人慢慢把石块弄碎、摊平,再将厚实的土在上面踩匀。这样一幅画面,在梨花沟村民眼里已习以为常。

  易胜怀多年独居,没有儿女,过年过节时到侄子家吃饭。侄儿媳陈秀英说:“老爷子脾气犟,谁也说不过他。不过没得哪个说他是傻的,提起他,都要竖大拇指。”

  梨花沟村村委成员王家辉说,对易胜怀的举动,村上很支持。有时因为修路易胜怀占了别人家的地,他还拿自己的地跟人家换,“不过大家都不介意,占就占了。”

  王家辉说:“会考虑把易胜怀修的路再拓宽、硬化。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为易胜怀长期独居,村上安排了易胜怀在今年5月搬到敬老院。提到这个事情,易胜怀总要强调:“我到时去报个到,如果路还没弄完的话,我就回来继续修路,他们说了可以的。”报料人:陈女士线索奖:100元

  作者:刘春梅吴小川

编辑:梁铮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