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顾4个残疾兄弟30多年的杨兴翠给二哥梳头 通讯员 张才芳 摄
如果说照顾一个残疾人不容易,那么照顾4个残疾人30多年那就更难想象了!镇坪县48岁的农村妇女杨兴翠做到了。
去年年底,杨兴翠获得了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日前,记者见到了这名曾经带着兄弟“招夫”,并一直照顾着他们的“女强人”。
“苛刻”的要求
男方须“倒插门”照顾残疾兄弟
杨兴翠家住镇坪县曾家镇宏伟村六组,兄妹5人中除了杨兴翠和妹妹,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是先天性双目失明。算上母亲和前夫的儿子(聋哑、腿瘸),他们家竟有4个残疾人!
因家里生活困难,从5岁开始,杨兴翠就拾柴、烧水、做饭……
1983年,杨兴翠20岁了,很多人上门提亲,但不少人很快就被吓跑了——她要求倒插门。后经人介绍,牛头店镇青年张道恩来到杨兴翠家,看到破烂不堪的土屋里,4个残疾兄弟围坐在火炉边,还不时拌几句嘴,周围一米来高的墙壁被手摸得黝黑……他却步了。不过,经过一年的犹豫徘徊后,他还是被杨兴翠的坚韧打动,于1984年9月“嫁”到了杨兴翠家。随着两个儿子的出生,生活也更艰辛了。
2010年正月,家里开始盖新房,58岁的大哥喜上眉梢,作为家里唯一能“干活”的残疾人,他每天瘸着腿,忙上忙下地搬砖、扛木头。一天,大哥比划着肚子疼,检查发现是尿毒症,没多久大哥走了。杨兴翠哽咽着说:“他那么喜欢新房,忙着盖房子,却一天也没能住上。”
曾经的日子
丈夫赌气出走4年
残疾人心理脆弱,稍有不顺就会发脾气。一天中午,从地里回来的杨兴翠忙着煮洋芋汤端给兄弟们,小弟刚吃一口,就连喊不好吃,他将汤碗扔向房顶,同时抄起椅子,照着杨兴翠砸过去。姐夫张道恩气坏了,冲上去就要打小弟。母亲一急喘了起来,她拼命拽着丈夫就走,大声对小弟说:“姐重给你做一碗就是了。”
1990年8月,父亲离世,面对一家9口、十来亩地,丈夫变得暴躁,他想让杨兴翠已嫁人的妹妹照顾两个兄弟,杨兴翠坚决不同意:“四个兄弟我一个也不会扔下,你要是受不了,你走!”丈夫一气之下,离开了家。
丈夫的出走,让杨兴翠肩上的担子更重,每天凌晨4点钟起床,照料完老小、病残,就去地里干活,抽空还搬砖挣钱。
村委会多次上门要帮助她,她都婉言谢绝了。“有困难的人太多了,自己可以挣钱养家,不能给政府找麻烦。”
两个儿子从小就开始照料舅舅,现在都是20多岁的小伙子了,“不就是多几碗饭嘛!”他们愿意照顾舅舅。
丈夫赌气出走后的第4年回到了家。现在,杨兴翠家盖起了两层楼房。残疾兄弟们享受着低保和五保户的优惠政策。杨兴翠说:“政府帮我们贷款建了新房子。小弟还摸墙上的瓷砖,说墙都不一样了,光溜溜的。”
本报记者 李振 通讯员 姚正坤
本报安康记者站热线:0915-3286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