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进展
儿子庭上诉说小时被打父母听后低头流泪没有辩解
“我认为庭审很公平,公诉人和民事代理律师说出了我们受害者家属的心声。”昨晚8时许,接了电话后,受害者张妙的父亲张平选显得很平静,他表示,除公正的刑事审判结果外,法律规定药家鑫及其父母该承
担的民事赔偿,他会依法争取。
昨日下午,药家鑫的辩护人路刚和记者通了电话,路刚告诉记者,开庭时,药家鑫的父母并未出庭,昨日上午,他和对方见了一面,将庭审情况和对方沟通了一下。对于药家鑫在法庭上所说的,小时候除了学习就是练琴,动辄挨打,曾被父母用皮带抽、关地下室一说,药家鑫的父母除了低头流泪外,始终没有辩解:都是我们的错,药家鑫的今天,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药家鑫故意杀人案的一审23日结束,法院将择日宣判。昨日,很多读者致电本报,认为辛苦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对药家鑫走上歧途表示了惋惜,同时谈了如何更健康地培养下一代。
■家庭教育反思
孩子的压力家长们考虑过吗
市民黄先生昨日打来电话:对于本案中,药家鑫将被判以何种刑罚,也只能等待法院依法公正判决。但是事件背后,却不禁让人唏嘘。黄先生说,药家鑫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和所有城市孩童一样,他们从上幼儿园那天起,就开始了英语班、奥数班学习。这些我们成人看似轻松的课题,摆在一个四五岁孩子的面前,孩子怎么想?“试问,有几个家长问过孩子,尊重过孩子。”黄先生说。
而药家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数次想到自杀,成为父母殴打、关地下室造成他内心长期压抑的一种宣泄。
当然,现在很多家长都不会殴打孩子。但是,孩子成长中的压力,家长们考虑过吗!在当下的城市文化中,每个人,从儿时记事那一刻起,就始终有竞争压力,大学教师李老师说:“问题是,城市文化中,到底还有多少药家鑫在被复制着。”
■社会教育反思
孩子们遇事担当的意识淡了
昨日下午,药家鑫的辩护律师路刚表示,这起案件反映了对孩子教育的问题。首先是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法律意识、担当意识的缺失。二是社会上一些错误信息的误导:比如撞伤不如撞死。第三,孩子们与社会脱节,造成他们缺乏社会阅历,没有面对矛盾时的冷静和沉着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本案的民事代理律师许涛表示,随着社会法律进程的发展,现代孩子们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孩子们承担社会责任、遇事担当的意识却越来越淡了。
陕西知本律师事务所律师赵欣认为,如今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全社会都应加一把劲,药家鑫案绝不是一个偶然。全社会各个教育环节都应将孩子的心灵建设、普法教育形成一个无缝链条,这样才能使孩子们在健康的心态下成长。
■律师建议
立法提高交通肇事赔偿金额
在对话药家鑫时,药家鑫对记者透露了一个想法:将受害人张妙撞伤后,会引来无休止的民事赔偿和医药费等问题,还不如让她死了。针对这一可怕的思想,不少读者表示:现在很多交通事故,肇事者都会提出“撞伤不如撞死”的病态逻辑。
据律师介绍,出现交通事故后,若将人撞死,法律规定,造成一人死亡或者三人重伤的,肇事者要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判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但是,如果积极救助、积极赔付,肇事者一般会被判以缓刑。同时,律师赵欣说,交通肇事致人死亡,一般情况下,民事赔偿金一般在几十万元。“以单一的钱,作为价值衡量标准和代价的参照,作为人的担当、社会的道义,将不复存在。”赵欣说。
有律师建议:应从立法入手,提高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件的赔偿金额,加大违法成本,从根源上杜绝“撞伤不如撞死”这种怪现象。 本报记者 杨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