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广新闻FM101.8 记者 久阳)大学四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忙于实习与求职,很多大学生宿舍基本没有人。对于大学校园里的这种“空巢”现象,有人感慨大学四年级已经“名存实亡”。
左翠燕是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班的辅导员,她说,现在很少能在校园里看到她的学生,有的学生已经找到工作开始上班,有的在忙着考公务员,有的在考研,也有一部分整天呆在宿舍不出门。偶尔能接到一些学生的电话,也都是咨询学校的招聘会什么时候开。
左翠燕:空巢这个现象我觉得可能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吧,因为有一部分同学要出去找工作,然后必然得就会出现一些教学的一些设施还有教学资源的一些浪费。或者整个宿舍都空起来了,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因为到时候学校到大四的时候就已经不再对你设置一些专业的课程这样的,都是鼓励同学们出去找工作,所以包括我们现在的学生也是这样子,就是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都是放在年前进行的,然后年后的这半年都是鼓励你出去找工作。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们一般从大四第一学期甚至是大三就开始找工作,有些学生应单位的要求,还没毕业就提前进入试用期。写简历、忙面试,这在高校里面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切为了就业!”提前进入试用期的大四学生小吕经常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
大四学生小吕: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大三大四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去不去上课影响不太大吧。而且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什么就业考验什么方面的。真正待在学校也没几个有心思去上课。再说上大学也不就是为了找到好工作么。
“大一放松,大二打工,大三租房,大四求生。”不少人这样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生活状态。现在普遍的现象是,大三的学生为了找工作开始到处奔波,大四的学生还没毕业就已提前就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高年级学生无心向学,四年本科变成三年,教育质量为此大打折扣,一些人对此现象表示质疑:“本科真的要和专科划等号了吗?”
面对大四学生的空巢现象,高校又为何熟视无睹呢?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对高校而言,就业率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人敢以牺牲就业率为代价来要求大四学生安心学习,因此,对“大四现象”采取默许或回避的态度,也就不得已而为之了。
西北大学教授庐山冰对这种现象表示忧虑:如果四年级的时候,学校不安排课程的话,这是学校没有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这是第一。第二,我认为这些学生很愚蠢,我们现在是掏钱上学,既然是掏钱上学的话,四年级一年时间,没有上过一门课,没有上过一节课,而这一年时间里面交学费4000块钱,5000块钱,6000块钱这就打水漂了,所以这些学生就没有最基本的成本的一种概念。
大学四年级教学和就业如何两全,卢山冰建议:我想是我们国家制度设计应该怎么来设计,让四年级学生他仍然能呆在校园里面充分利用他这个20岁、21岁或22岁这个黄金时间来学习,制度设计一定要设计一下。就像欧洲国家,包括美国都一样,制度设计里面就明确有一个设计,就是你毕业以后要干两个月,要干三个月,甚至要半年,比如社区工作。这样那,你干了社区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作为一种找工作啊这种职业选择,但是在四年级之前他仍然是一个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