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央企高管出任地方高官,体现出中央对国企高管的培养选拔更加重视。王贵秀说,2007年1月,中央又在大连建立了中国高级经理学院,成为中国6大高级干部学校之一,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专门培训国企、金融行业高管的干校,直属中央组织部。
观察人士分析指出,国企高管从政具有多项优势。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政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经济发展,需要懂市场、通经济、精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懂经济的管理者领导地方发展经济,尽管身后会有各种高参,但这都不能替代管理者个人的职业判断。懂市场的管理者从政,与单一的政工、理工出身的政府组成人员形成互补,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官员懂不懂经济、懂不懂企业是大不一样的。”中央党校哲学与战略学教授段培君表示。
此外,国企高管从政对实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十分有利。段培君分析称,政府的定位应是服务型的,从过去对资源的计划管理转变到为企业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而企业家出身的政府官员,往往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深的认识和体会,能够做到换位思考。
不懂经济的管理者领导地方发展经济,尽管身后会有各种高参,但这都不能替代管理者个人的职业判断。懂市场的管理者从政,与单一的政工、理工出身的政府组成人员形成互补,可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前路】
理念新锐
公众寄予厚望
他们是杰出的企业家,经营业绩常常让外界津津乐道。从政以后,往往具备新锐的施政理念,他们也因此被公众寄予厚望。但从商与从政毕竟是两码事,如何顺利实现角色转换,是苏树林们必须解答的问题。
比如卫留成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曾谈道:“在中海油的收入与在海南省委的收入,两者差距是非常大的,当初我还以为是小数点打错了。但是感觉也不一样,作为一个地方官,能够给老百姓做一些好事、实事,得到老百姓认可,是另外一种收获。”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陈光金表示,国企领导转任政府官员,不能成为政治企业家。因此,他们必须把政府看做是民众委托的提供公共产品的权力机构,而不能把政府当做企业去经营,更不能仅仅为政府自身的利益而使其公司化。因为政府行为企业化是一种巨大的风险,这也意味着以提供公共产品为己任的政府更深度地滑入单纯追求效率的泥淖。
“目前,中国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的严重问题就在于他们的公司化,不断为了这个‘公司’的利益做出侵害人民利益的恶行。因此,国企领导人转任政府官员必须调整心态,从企业家转变为政治家。诚能如此,则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陈光金表示。据《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