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警为战友送行

妻子抱着儿子为丈夫送行

亲戚朋友为谢宗护送行
殉职民警谢宗护的葬礼昨在其家乡东方市八所镇隆重举行
■本报记者良子摄影报道
4月8日上午,在G98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原东线高速)黄竹路段,因警务车爆胎而殉职的省第三劳教所警官31岁的谢宗护的葬礼,10日早晨在他的家乡东方市八所镇隆重举行。
早晨7时30分,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一片鞭炮声,在几百名亲人、同事及朋友的护送下,谢宗护的灵柩从家里缓缓抬出。“人间未遂青云志,天上先修白玉楼”,寄托着亲人悲痛的黑色挽联在风中抖动。
省第三劳教所的几十名民警列队在路边,为他们的好兄弟谢宗护送行。两名女民警搀扶着悲痛欲绝的谢宗护妻子任玮,她怀里抱着刚满7个月的儿子。孩子实在太小了,嘴里还含着一个奶嘴。他头上戴着孝帽,身上系着父亲的遗像,大人在旁边托着。看到这一幕,有些过路的人也落下了眼泪。
“儿啊,儿啊,你就这样走了……”谢宗护年迈的父母哭喊着、追着儿子的灵柩,哭得死去活来。现场许多人禁不住眼泪直流。
“我不知道我不能上山,昨天晚上,我特别睡了一会觉,想着有体力今天送他上山,早知这样,我昨晚应该陪他一晚上。”小玮流着眼泪对记者说,按照当地的习俗,妻子不能送丈夫下葬,只能将丈夫送到家外的路口。
“阿护走时眼睛还睁着,他死得太惨了,脖子和身上全身是伤。因他头上有很多血,入棺时,头发都没有洗,他那么爱干净,就这么一头血的走了。”小玮哽咽着对记者说,在盖棺时,丈夫的眼睛还睁着,是妈妈对阿护说,所有的亲人都来看你了,儿子果果也来了,你可以放心走了,阿护的眼睛才闭上。“我们夫妻俩是同年同月生,丈夫一个人走了,太孤独了。”
妻子一辈子的遗憾 他太忙了连张全家福都没留下
“他非常爱我,爱儿子,他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小玮流着泪告诉记者,丈夫性情温和,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她能嫁给他,是她一生最大的幸福。小玮说,在她生儿子后,丈夫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他听说女人坐月子时不能碰凉水,就把做饭、洗菜、洗衣服的活全包了,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不让她碰凉水,这让她非常感动。
“他非常爱我们的儿子,每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抱着儿子亲,他怎么舍得离开我们呢?”小玮说,她们一家非常幸福,她几次提出照个全家福,都因丈夫工作太忙没照成,这成了她一辈子的遗憾。
小玮说,丈夫答应她,要在今年的下半年,带她和儿子全家人出去旅游,现在,丈夫走了,这个承诺再也无法实现了。
亲戚朋友为谢宗护送行
丈母娘眼中的孝顺女婿 他总是剥好虾壳才放进我碗里
“阿护是个孝顺的孩子,他非常懂事,非常有孝心。”谢宗护的丈母娘告诉记者,在家里吃饭时,谢宗护总会主动给她加饭夹菜,从不会首先动筷子。吃虾时,谢宗护总是主动帮她剥虾壳,沾上配料放进她碗里。每天上班离家时,总会打招呼,妈,我上班了,下班回到家,也会说,妈,我回来了,非常有礼貌。
记者了解到,谢宗护的母亲患高血压,谢宗护因在三亚工作,不能常回家照顾母亲,这让当儿子的谢宗护非常内疚。“只要妈妈需要什么药,他都会去买,为了便于妈妈量血压,他还买了血压计。”谢宗护的哥哥谢宗伟告诉记者,弟弟非常懂事,在结婚前,把工资全部交给母亲。母亲得病后,总是怕给儿子增加经济负担。弟弟对他说,妈妈不好意思向我们伸手要钱,我们自己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可能做得那么周到,不如我们给咱妈开个账户,每月存点钱,她啥时候需要自己去取就好了。
谢家准备申请轮胎检测
为了儿子的尊严我们要讨个说法
“4月3日,阿护带着妻儿回老家过清明,4月6日,他给奶奶上坟烧香,没想到,4天后,他就埋在奶奶的身边了,奶奶疼他,他陪他奶奶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何其悲痛,谢宗护70岁的父亲谢侧勤说起儿子泣不成声。
谢阿伯说,他们向阿护的单位了解过,事故车所用的锦湖轮胎在使用的有效年限内,劳教所经常对车辆进行保养,如果说质量没问题,怎么可能出现爆胎呢?
“儿子死得太惨了,他死得不明不白,死不瞑目。”谢阿伯说,如果经鉴定儿子所乘事故车的锦湖轮胎有质量问题,他们要向锦湖厂家讨说法,追究锦湖厂家的责任。
“如果轮胎质量有问题,这轮胎就是杀人轮胎,害得我家破人亡。人命大如天,为了死去儿子的尊严,让九泉之下的儿子得以安息,我们会讨个说法。”谢阿伯愤愤地说。
记者了解到,就这起事故的锦湖轮胎是否有质量问题,谢家准备提出申请,委托相关部门进行检测。
10多名同学从外地赶来送行 他是同学中最小的却最有爱心
当天,有十几位同学特意从广州、深圳、福建等地赶过来,为谢宗护送最后一程。
“没想到,阿护这么一个好人就这么走了,我们无法接受。”林女士告诉记者,她当天听说谢宗护出事就从广州飞回海南。谢宗护是他们同学中年龄最小的,却最有爱心,他对所有同学都非常友善,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他。
“如果同学们出去玩,需要饮料、食品什么,他肯定提前就准备好了,从不计较。他非常细心,谁有什么烦心事,他都会观察到,说点开心事,逗大家开心。哪位同学家里有什么难事,他带头帮忙张罗,虽说他年龄最小,但给同学们的感觉他像个小大哥,对同学们非常体贴照顾。”谢宗护的同学韩女士谈起过世的老同学,满脸泪水。
民警为战友送行
同事眼中的好同志 他工作拼命却从不提要求
记者了解到,谢宗护学习努力,成绩非常优秀,16岁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当时,谢宗护对此不满意,他的理想是考上北京大学法学院,但因家境困难,家里的条件不允许他复读。大学毕业后,谢宗护第一年考公务员,笔试第一名,因其他原因,没有录用。第二年,谢宗护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进省司法厅,被安排在省第三劳教所工作。
“他是我们劳教所的一支笔,材料写得非常好,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谢宗护的一位同事告诉记者,一次,他早晨7点钟到办公室准备出差,没想到,谢宗护在办公室里写材料,他以为谢宗护比他来得早,其实是谢宗护写材料干了一个通宵。
“他工作非常拼命,干活也最多,但他从不向领导提要求讲条件,什么荣誉呀,待遇呀从不争抢,工作兢兢业业,这么好的一位民警就这样走了,太可惜了。”省第三劳教所的一位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31岁的谢宗护2004年从警,二级警督,2007年被第三劳教所评为优秀公务员,2009年因工作特别突出受到所里嘉奖,2010年再获优秀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