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天下盐好,走遍天下娘好。母亲节,先给天下母亲问声好!
话说怎么过这个节,有人很是费心思:湖南有中学组织男生怀揣气球,体验母亲怀胎辛苦;江西数百学生操场上给母亲洗脚,场面很是壮观;广东汕头等地年轻人各出新招,千方百计制造惊喜……素喜内敛的人不太习惯,扔出几句风凉话,作秀呢吧,有没有感情看这一日表现?小笔倒是不以为然,任何表达方式,我们都很乐见,没必要早早扣上 “无聊”的高帽。按说咱应该高兴看到“母亲节”成为一个热闹的节日,大家都有意愿打量一下亲情,释放一些爱意,诚可谓善哉善哉。
有人很郁闷,在网上 “抱怨”,咱家老娘不好“伺候”啊,给她送康乃馨吧,她说太浪费;请她吃大餐吧,她说外面没家里吃得舒服;给她送礼物吧,她说家里啥都有……对于今日不知该怎么过的子女们,其实倒也不必纠结。各有各家,各有各妈,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表达方式,母亲与子女关系应有的真与纯已经决定,这是一个不需要强迫、不需要攀比、不需要跟时髦、也不需要做给谁看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只要你肯掏出赤诚的心,就胜过一切,就一定会有适合你和母亲亲情对话的“那一款”。
母亲不想出门“麻烦”?陪她唠唠嗑、做顿饭、像歌里唱的“刷刷筷子洗洗碗”,“捶捶后背揉揉肩”,也是节日内容,或许她最在意的,是在厨房里一起择菜时的家长里短。上班或出差没法陪在身边?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几声问候,总能让她感到你的祝愿,母子连心,只要你有心,不怕传不到。即便子欲养而亲不在,祭上一支心香,温情地对话,也是一番心灵告白,也是一种亲情慰藉。
母子情亲疏密,是只有互相才能体验的距离,不足为外人道也。而只要想表达,便不愁没办法。
为什么要倡导过一过 “母亲节”?不仅仅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以孝为先是我们的传统,更因为这重关系,是一切真善美的根源,是一切生机的原动力。歌颂母爱的句子汗牛充栋,那种最最自然流淌的东西,早已不需要太多“名言警句”来照应;若放置于社会的维度,这种深深的、真切的、无尽的爱,方是人存于天地间永恒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繁衍价值最初的本源。
这话有点大?非也。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我们已经走过的和将要走过的,也必然映照着母爱付出的烙印。当我们在生活重压之下,开始有“空闲”观望母子亲情的时候,这是情感从容柔软的开始;当我们懂得把 “娘”放在心上去敬养的时候,这是社会扬善的发端。用真情过好母亲节,温暖一个家庭,也将温暖这个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