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
家属:感觉判得有点重
杨某的家属在开庭后20分钟才赶到法院。事发后,他们一直生活在担心和焦虑之中。
杨某16岁的女儿坐在法庭的后排,不停抹眼泪,5分钟内换了3张纸巾。杨某的哥哥杨先生说,“他有21年驾龄,大小车都开过。当日,他独自在雁塔路吃了一碗面,喝了几瓶啤酒,没想到就出了事。”
在休庭期间,杨某的爱人、妻姐和辩护律师进行讨论,“我们知道这是西安首例醉驾入刑案,因为这,他现在成了市民议论的对象,我们觉得非常难过。但这事情造成的后果其实非常小。”宣判后,杨某的爱人和哥哥再次去找辩护律师,“我们感觉判得有些重,两个月差不多。”虽然杨某当庭表示不会上诉,但是最终究竟会不会上诉,他的哥哥说,还要再商量商量。
司机:以后绝不酒后开车了
昨日,得知西安首例醉驾入刑案的宣判结果时,西安市民王先生说,“对杨某表示遗憾。幸亏只是撞坏了隔离栏,如果造成其他后果,那就更让人难受了。”
市民张女士说,情绪不好,可以喝酒去缓解,但是酒驾就不对了,“法院这样处理,其实是对公众负责,希望不要有第二个杨某。”
“代价太大了!以后坚决不能喝酒开车。”昨日,家住西安市城北的司机王先生说,以前也知道酒后驾车会被处罚,但因为喝一点酒而触犯了刑法,已再不是丢人那么简单了,有了这个记录,可能连找工作都难,要是因为喝酒丢了工作,实在太不值。
逃逸后自首咋判定是醉驾
5月7日,广州市一男子驾车撞倒一男一女后逃逸,事故导致该女子死亡,该男子重伤,有目击者称曾闻到肇事男子身上带有酒气。20小时后,肇事男子杨某投案自首,但他坚称,事发前自己没喝酒。
如果是在5月1日以前,酒后驾车致人死亡,应该按照涉嫌交通肇事罪论处。但自从《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危险驾驶机动车罪这一罪名之后,肇事者如果饮酒,处罚要严厉得多。
●醉驾撞死人后逃逸,最高判死刑;如有自首情节,最高判无期。
●非醉驾撞死人后逃逸,判刑3到7年;如因逃逸导致伤者无法及时救治而死亡,最高判刑15年。
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海珠大队警官黄伟忠说,事发20小时后杨某才自首,血液中的酒精浓度早已消失,警方可以根据证人证言等证明杨某是否酒驾,但对于是否醉驾,则无法判断。据《信息时报》
喝酒前 后果多想想
若因醉驾判刑公务员会丢饭碗
“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17条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国家公务员招考时,也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这就意味着,公务人员和欲加入公务员行列的人员如果‘醉驾’,要承担一连串的后果。”昨日,陕西王炳森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蒋虎军说,普通劳动者有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劝酒前 替别人想想
“劝”出事后悔一辈子
蒋虎军说,“醉驾入刑”刚开始实施,很多人还不太适应,有些人在聚会或吃饭时,还会劝司机喝酒,感觉不醉就不痛快。但从今年“五一”后,“劝醉”已成了“劝罪”。“你和司机朋友聚会,还劝不劝酒?”昨日,记者就这个问题随机采访了10位市民,大家的回答完全一致:不劝。
西安市民李先生说,现在给司机劝酒就是将司机推向犯罪,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只要饭后要开车就绝不劝司机喝酒,要是出点什么事,可不是开玩笑,劝酒者会后悔一辈子。
喝酒后 把办法想想
请人代驾、打的都安全
西安“醉驾第一人”被判拘役后,许多司机感受到了法律惩治醉驾的威力。那么,开车聚会酒后不能驾车该怎么办呢?
■亲友代驾:有些车主说,出席亲友宴会一定要喝酒时,可以让一个会开车的亲友不喝酒,回家时,由这名未饮酒的亲友驾车。
■打的回家:到了饮酒场合若不能控制自己饮酒,如条件许可就将车存放到附近停车场,坐出租车或搭乘朋友的车回家,次日再回来取车。
■请人代驾:在西安一些娱乐场所和餐饮单位,目前已有了酒后代驾。司机要是喝多后也可以付费寻求代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