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个行为和表达日益多元的时代,将所有的自由表达都视为抗议显然是片面的,自然更不宜将有违常态的罕见的行为都视为对抗。近日,因媒体不慎,使发生在广州美术学院的一个行为艺术作品被误导而遭到曲解,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
5月25日,一条“学生半裸抗议领导讲话太长”的微博引起关注热传。该配图微博称,广美2011年本科毕业作品展开幕,“领导上台讲话,突然来了一群学生,捋起衣服,完成了一场让人惊诧的行为艺术。”并点评称这是“艺术抗议”。
次日,这条消息经广州某报采写整合后,以《毕业展领导讲话冗长,美院男生脱衣“抗议”》为题散见于网络。虽然报道中称“抗议”的说法为该校宣传部门否认,但外界似乎达成了“共识”,认为这是在抗议饱受诟病的形式主义:讨厌的官腔、无聊的套话、空话。
有趣的是,这一“抗议”的解读,却遭到了不少广美学生的抗议。26日,相关视频发布,片头、片名、片尾具备,还有制作者的详细信息,可见行为并非突发奇想,率尔操觚。的确是一个早就谋划安排妥当,执行顺利、制作认真的行为艺术作品。重点是,有广美学生称这个作品被媒体误导和外界曲解了,并强调,当时正在台上讲话的领导,是广美许多学生的偶像———院长、雕塑家黎明。同学们此举并非抗议,相反,是在表达对黎明的崇敬。
看了《杀死领导者》的视频,可发现相关新闻确有明显缺陷。视频显示,镜头从入场即跟踪院长至讲台。黎明一开始讲话,即有约9位男生来到台前,掀起白T恤蒙住头部,双手平举做手枪状指向领导。当黎明在一串礼节性称谓中,言及“同学们”时,9人齐声发出“砰”声,旋即整齐地仰面倒地,掌声响起。整个过程,黎明并未受太大干扰,只是学生倒地后,黎明稍作停顿,面带微笑地说了句 “同学们,起来吧”。接着泰然自若继续发言,片刻后9人次第起身离场。
如此不厌其烦地转述视频,是想说明,微博称领导讲话冗长,明显不实。却偏偏成了新闻报道的基础。记者似乎并没有采访到包括制作团队和黎明在内的当事人,也无一手消息来源,而只是与校宣传部门有接触——— 而这类部门的谨言慎行以及公信力,公众心知肚明——— 媒体的失误自此昭然若揭,故而广美学生有曲解和误导的指责,不无道理。
不过常识告诉我们,解读或领会艺术,并无铁定标准而是见仁见智。比如,我最初就没有理解这个作品何以是向黎明致敬。但得知有自称广美的同学说作品意在 “枪击领导,倒下的往往是自己”。我豁然开朗,面对黎明集雕塑家、偶像、院长于一体的复杂身份,作品以“冒犯”的姿态完成,呈现了多义的内涵,也给理解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可以理解为自嘲、不自不量;也可理解为展示超越前辈的决心,还可指涉现实。而且确实还能表达对前辈、成功者和领导的敬意——— 有幽默感的话,不妨视为这是粉丝献给偶像的创意马屁。
从网络上的反应看,曲解和误读颇让部分广美人郁闷。当然,其中专业和严谨欠缺的报道难辞其咎,对于公众也是一个值得记取的教训。不过一些自称广美学生网络言辞的激烈则大可不必。道理很简单。首先,网络时代,真相显露并不难;其次,艺术品已经完成,解读权就交给了观众,误读和曲解总是难免。最后,因误读和曲解引发的公众心态,也不乏真实的一面。 (令狐补充 知名网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