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必有一种职业审判从民意走上法庭
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1-05-28 19:44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金发女郎"游行
长沙惊现粽子“女体盛”
长沙惊现粽子“女体盛”
·男子装大款自称患绝症赠家资 骗走足疗女工十万
·党校副校长指使外甥杀死校长 用螺纹钢钎猛击头
·清华真维斯楼铭牌因被涂漆摘掉 校方称冠名不撤
·才女大婚牵出最牛同学会:41人就读世界名校
·佛山一官员就征地受访戴口罩 称“有权不上镜”
·温州一协警为卖淫场所通风报信被判刑九个月
 

  这世界上所有的职业,都应该是有风险的。一个人如果不能时刻意识到这种风险,其实很可悲。因为这意味着责任感的泯灭。这种责任,不只是对社会,也包括对自己。

  说起职业风险的故事,实在太多。最近意大利7名科学家吃官司,特别有意思。日前意大利7名科学家因2009年未能预测地震被控过失杀人罪。当初,在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地区发生地震前,这些专家不仅未能及时向当地居民发出警报,还表示不会发生地震。有专家甚至轻松表态称,居民可待在家喝红酒。

  拉奎拉地震给我留下过很深印象,不只是因为有超过300人丧生,更多还是因为善后事宜的处理。我记得,在地震发生后不久,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很愤怒地说,拉奎拉地区普遍存在不负责任的现象,倒塌的现代建筑就是最好的证明。随后意大利就对拉奎拉地震中被举报的“豆腐渣工程”进行了独立、开放、公开的司法调查,给民意进行及时的回应。

  我没想到,时隔两年之后,意大利人还在对那次地震发生前后的很多事情进行追究,以至于连当初几个科学家说过什么,现在都要通过司法问责。这样的做法,在我看来,才是对灾难拒绝遗忘的最好方式。“震前辟谣被控过失杀人”,不管最后判决结果是什么,它至少表明,这种不负责任的辟谣,它的危害性,有时甚至比谣言更可怕。

  在一个真相与伪饰共存的时代,对公众真正负责,是界定职业品质的关键。科学作为认知,肯定是有局限性的。不可否认,今天的科学,可能在明天被推翻,但“证伪”从来不意味科学家发言就拥有社会责任 “豁免权”。意大利那几个认为不会发生地震的科学家,之所以会被控过失杀人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多是因为他们的言论对社会不负责任。

  其实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是这样的,现在很多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以及文化学者,很多时候的发言,其实也根本不是基于学理的审慎表达,而是出于“屁股决定脑袋”的利益代言。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现在还有些人有了“专家学者”的身份标签,更随意溜须拍马,信口开河,完全不顾公众的感受。

  我承认,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与文化,很多东西是不可复制的。也正因如此,相信很多中国所谓的专家学者,是不会担心遭遇意大利科学家这种厄运的。不过,我始终认为,法庭不审判,不代表民意就不审判。只要随便到网络深处翻翻帖子,就不难发现人们对那些不负责任的“砖家”早就心怀激愤了。而且,这种不满意,还不局限于地震预测的层面,也包括其他公共事件。

  这是一个话语权博弈的时代。不必否认,在很多问题上,权力与特殊利益集团的话语权垄断,已经把民意表达推向极其尴尬的地步。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专家学者,就成为权力豢养的利益代言人。这些年,经济学家骇人语录,被一次次收集示众,从中也不难看出这种利益代言是怎样损害公共利益的。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似乎并没有人为这样不当的言论埋单。而意大利7名科学家因2009年未能预测地震被控过失杀人罪,至少应该提醒我们,必须通过相关的法律制度约束,来遏制那些话语精英不负责任地表达了。

  法律说到底,就是社会各种利益矛盾的调节器。各种法律的出台,其实也都与民意吁求有关。这也就是从民意走向立法成为一种客观现象的原因。面对意大利7名科学家因表示不会发生地震被控过失杀人罪,恐怕我们的专家学者至少也应该正视一下自己是否遭遇过民意审判,来好好检讨一下自己的良心吧。 (单士兵 时事评论员)

编辑:赵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山东宣传部长视察半岛网:利用微博平台传民意   11-05-19 13:34
·“药家鑫案”民意能否被法庭用来参考?   11-04-14 13:55
·国务院要求各地纠正大拆大建强迫农民上楼行为   11-04-03 08:08
·民意不能成为判处药家鑫死刑的依据(组图)   11-03-24 17:16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