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击退恐怖袭击后,巴基斯坦军方在卡拉奇迈赫兰海军航空兵基地布防。路透社
今年5月,有两个名字与塔利班的春季攻势紧密相联:一个是“基地”头目本·拉丹;当月初在巴基斯坦被击毙后,巴基斯坦塔利班扬言要为他“报仇”;另一个则是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在阿塔春季攻势看涨的当头,突然传出他生死不明的消息,这会否为阿政局带来变数?
事实上,表面采用同一“塔利班”称谓的巴塔与阿塔,却有着根本不同。后者曾经掌握过国家政权,有自己完备的地方组织、军事机构、外交机构。而巴塔虽然在意识形态上与阿塔一致,但在政治理念、人员构成和组织结构等方面都相去甚远。如今的塔利班,不论是阿塔,还是巴塔,作为伊斯兰文明的一个变异体,它们依然坚持与世俗力量作战,似乎永远都不会有停歇的一天。
奥马尔生死难撼阿塔生猛
即便奥马尔被击毙,塔利班内部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但鉴于阿塔目前的发展势头,绝不至于迅速消匿令战争结束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章建华、闫亮、闫建华发自喀布尔“我们证实不了他(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死了,直到我们能够找到他的尸首。”
“是不是说你们正在寻找他的尸体?”
“也不能这么说。只有见到他的尸首,我们才能确认他死了。”当地时间5月23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阿富汗国家安全局发言人马沙勒像绕口令一样解释,为什么之前有阿富汗情报官员说奥马尔死了,而当天临时召集的新闻发布会却又说“不能证实”。
“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毛拉·奥马尔过去十年或十一年居住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首府奎达,不过在过去三四天时间内从藏匿地点失踪,但尚不能证实毛拉·奥马尔已经被击毙或者死亡。”马沙勒用达利语回答提问时说。
短短几个小时,由于阿塔发言人的否定,关于“奥马尔在从巴基斯坦西部城市奎达前往北瓦济里斯坦途中被击毙”的“猛料”变成了一则无法确定的新闻。
阿富汗被奥马尔改变
奥马尔被形容为一个“缺乏领袖气质或演说力的隐居者”,他曾用先知穆罕默德的斗篷把自己裹起来,而被赠与“信仰者的长官”的称号。正是这位阿塔的精神领袖,在许多方面塑造了现实的阿富汗。
在伊斯兰世界中,阿富汗曾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它是近代亚洲少数几个未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国家,1919年独立后,其领导人陆续推出一些较开明的举动,比如提高妇女地位、建立空军部队等;自上世纪70年代起,苏联支持的左翼政党执政,进行社会改造,推出系列社会平等的举措——《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驻地后的“游泳池山”上有个游泳池,当年曾有不少女性身穿泳衣在那里跳水、游泳。
1989年苏联完全撤军后,阿富汗游击队于1992年进占首都喀布尔,但各派势力治国无方,先后沦为统辖一地的军阀,互相征战,导致民不聊生。
生于1964年的奥马尔也参加了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还曾被提升为伊斯兰革命运动副总司令。苏联撤军后,他回到家乡做了一名宗教学校校长。眼见军阀混战,奥马尔1994年在阿富汗南部借惩戒一军阀欺凌女学生、发动宗教学生揭竿而起,以“除军阀”的名义挥师北上,势如破竹。1996年,他即率军占领喀布尔,建立起统治阿富汗95%国土的政权。
“我专门从巴基斯坦回到祖国,当时我也在喀布尔欢迎塔利班的人群里。渴望安定的人们是衷心希望塔利班能带来安定与发展。”曾任阿富汗游击队在巴基斯坦首都的发言人阿卜杜勒回忆道,“但可惜,他们来自石器时代。”
塔利班官员极少有贪污腐败的传闻,但塔利班政府也不积极促进现代商业活动;乱世须用重典,当时阿富汗的治安普遍较好,但塔利班刑罚严苛,动辄对违犯者砍手跺脚、施用石刑……
“他们不让跳舞,不让唱歌,不让看电视,全喀布尔就四部电话能打国际长途,妇女没有男性陪同不能出现在公共场合,关闭了绝大多数女校……”阿卜杜勒说。
奥马尔领导的塔利班奉行封闭的宗教社会政策,改变了阿富汗的社会面貌:至今,在喀布尔市内,绝少能看见不穿从头罩到脚的“布尔卡”的妇女,很难找到公共娱乐设施,没有哪家人会将音乐开到能让外人听见的音量……
奥马尔被本·拉丹改变
本来奥马尔和他领导的塔利班可以在亚洲的腹地继续近乎与世隔绝的统治,但他的朋友本·拉丹改变了他的命运。
拉丹在阿富汗抗苏的艰难时期来到阿富汗,也因此认识了奥马尔。奥马尔有3个妻子,其中即有拉丹的女儿。2001年“9·11”事件后,奥马尔拒绝向美国交出拉丹等“基地”组织高级领导人,美国率领联军于当年10月在阿富汗境内开展军事行动。
“奥马尔当时认为,游击队打败了超级大国苏联,他打败了游击队,所以超级大国不可怕。”曾在塔利班当政时期就职于政府的慕吉达说,“但当美国的巡航导弹从印度洋越过巴基斯坦打到阿富汗时,他知道了:美国和苏联不一样。”
阿富汗塔利班极端不适应联军“不见面”的战斗形式——联军巡航导弹打击战略设施,武装直升机、攻击机的炮火不断延伸,北方联盟等反塔利班武装跟着炮火前进,塔利班武装一触即溃,在全境几乎未进行像样的防御战。2001年底,奥马尔领导的塔利班政权即告崩溃。
是否被击毙对阿塔影响不大
据悉,塔利班政权垮台后,奥马尔流落至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的地区。自2002年起,塔利班开始重组,随后发展迅速。北约部队伤亡人数可以作为佐证:2005年,北约部队在阿死亡131人,是2004年死亡人数的两倍多;2009年死亡士兵达到521人,2010年更高达711人。
3月22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公布了国家安全部队从北约驻阿部队手中接管本国安全防务的首批地区名单,并宣布安全防务移交将从今年7月开始。塔利班显然认为,防务移交是其卷土重来的机会。在宣布移交后这一关键节点上,阿富汗塔利班加强了攻势,在4月底宣布自5月1日起举行春季攻势。阿塔先后攻击了阿国防部和军队医院,在5月中罕见地以成规模的武装团伙袭击阿南部省份霍斯特一公路修筑营地。
从地域上看,阿塔明确显示出“势力扩张,由南向北,加强东部,继续在首都制造声势”的发展势头。
塔利班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省、赫尔曼德省和扎布尔省控制了一些省辖区的大部分区域,进行直接的管辖,而在不完全为其控制的区域,甚至在首都喀布尔设立“影子政府”。
在此背景下,即便领导人奥马尔被击毙,塔利班内部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但鉴于其目前的发展势头,阿塔绝不至于迅速消匿令战争结束。其中主要原因,也在于阿塔内部比较独特的组织方式。
塔利班核心力量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直接由奥马尔指挥领导的武装,奥马尔被击毙后其指挥将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但阿塔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结盟、吸纳各种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包括部族武装势力,主要是生活在阿南部的普什图族内部各部落;还包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抗苏武装力量,如活跃在阿富汗中东部的哈卡尼网络、活跃在阿中南部的曼苏尔网络。这些网络效忠奥马尔,但本来就相对独立,有自己的组织结构,奥马尔是否被击毙对其势力影响不大。
此外,还有与阿塔结盟的希克马蒂亚尔等武装。这些武装的实力也不会因奥马尔之死而削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