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晚,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厂长吴志军就超标排污正式向公众道歉,“哈药总厂愿意为此事承担一切责任,接受一切处罚!”吴志军还强调,“实际上企业在广告投入上每年也就几百万,而近几年来环保的投入大概是4亿多。”(6月12日人民网)
这样的道歉,形式上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然而却没有释放出足够的诚意。比如所称之“环境保护是个难题,但我们一直在努力,只是因为污水处理设施在检修才出了一点问题,我们会积极整改,再接再厉。”其实,更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正面广告宣传。哈药实为污染 “惯犯”,在2004年、2007年、2009年,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或被环保部门要求整改,或被媒体曝光。而此次曝光的哈药超标排污,是持续发生的超标排污行为的延续,并不能简单归罪于“污水处理设备检修”。这样的定性违背事实,显出其不真诚面对问题的态度。
而哈药在广告和环保投入方面的回应,与新闻报道的数据差别太大,也让人有种“越描越黑”的观感。
现在,环保部门还没有祭出关停措施,也许只会是责令限期整改,并开出一张能够轻松承受的罚单。因此这种高声喊错,积极邀罚的激昂,可能就只是清楚处罚程度后的安然。就像被娇宠惯了的孩子犯错后,面对早知会舍不得动其一根指头的父母,往往很坦然——— 你打我呀。
对于哈药,我们不看道歉只看“环保疗效”。喊得响,但如果没有足够诚意,只能算是不合格的危机公关。 李英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