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外媒透视中国工薪阶层生活:涨薪千元不及房价零头
http://news.hsw.cn    来源: 新华网  2011-06-15 00:24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杀害女生后跳楼身亡
男子杀害女生后跳楼身亡
各省第一美女大斗法
各省第一美女大斗法
·邻居夜晚“嘿咻”孕妇嫌太吵 网友:放佛教音乐
·丁字裤金发女郎楼下晒日光浴 大妈严禁老伴出门
·同居女友与人私奔 男子劫情敌要玩“生死游戏”
·5月份经济数据今日发布 CPI涨幅或创年内新高
·台一宅男暗恋妙龄女邻居 偷拍对方洗澡遭送办(图)
·网传隐形眼镜吃烧烤时融化致盲 实验验证不可能
 
  核心提示: N知道努力工作,肯定会加薪,但薪水基数不高物价高,加薪意义有限。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他们已完全解决了温饱,但下一步发展的空间在哪里?他看看,资源好像都被其他人先占了。
 

中国工薪阶层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3日文章题:涨薪干元的有限意义

  北京友人N工作表现优异,获所属公司提拔,升职加薪。对他表示祝贺,没想到他反应冷淡,不屑地说:“那点钱,请人吃几顿饭就没了。”

  千元不及房价零头

  我愣了一下,哑然。N是刚30岁出头,一年前跳槽时向我咨询过,我因而知道他每月工资拿到手6000多元人民币,这回涨了1000元,我想加薪15%,那感觉应该良好。但经他这么一说,想想此地请三俩朋友上中档馆子吃饭,一次消费300元都嫌寒碜了,1000元,确实才够吃三次。

  我粗略估算,1000元在北京,确实干不了什么,钱好像不是钱了。应付日常伙食还行,一家人一天菜钱二三十,千元够用一个月。但想买东西进行消闲娱乐,它就不怎么争气了。到郊区游玩,一家人包部车子六七百元,吃两顿饭,光了。看演出,够看三次呗。去年北京大型场馆的平均票价为772元,而且许多主办者还专挑大陆观众宰,像近期刚结束的“滚石30周年”演唱会,北京场最高票价2580元,比在台北贵3倍!连北京人艺的舞台剧,到香港的票价也比在北京大本营便宜。

  一部iPhone4手机国内售价4500至5000元,超过许多中国人的月薪,其中相当比例是以税收的形式归入政府财政。逢年过节做人情,今天送礼没有六七百元拿不出手;春节给近亲包红包,每封1000元都是正常的。

  最可怕的还是买房,近期北京房价走软,但5月的签约均价还高达19710元/平方米。1000元,不及1平方米房价的一个零头。

  靠“死工资”维持生活

  我开始明白N对涨薪千元的淡然。记得第一次听到“死工资”这个词,是今年初专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时听来的。她批评当今社会盛行的不是多劳多得,是“多捞多得”,国企、机关单位分配很不规范,随便就能发一些钱,奖金、变相福利、灰色收入,而且还不用上税。而真正盯在岗位干活的人,“他就只能守着那点儿死工资”。

  “死工资”——这不是希望工资“死去”,而表现了职工对工资僵化不动的愤恨,但很多人还不能不靠工资过活。N就淡淡地跟我说,靠工资永远发不了财。他随时准备跳往更好去处,炒股票、借其他收入来强化生活保障。

  学者们形容说,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但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过去30年里从61%降至39%,比发达国家低十几个百分点。而构成劳动者报酬主要内容的工资,这些年来占GDP比重也明显下滑,官方数据说2002年工资占GDP比重是12%,近五年我没找到权威数据,肯定只跌不升。

  因而,社会上一片歌舞升平,高档消费场所林立,但是人们常常想不透消费者的钱是哪儿来的?有多少人是靠工资收入维持中产阶级生活?肯定有,但应该不是大部分。再有别的办法,是投资、啃老,吃家里的。如果当上公务员找到好单位,住房问题解决了,手头也会松点。

  冷漠感蔓延滋长

  社会心态也因此越来越浮躁。看到身旁条件水平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由于不知如何解释的运气——比自己更早进入职场,在房价大涨前购置好了房子;或有家庭背景,或通过灰色收入、腐败等等,结果日子过得滋润,年轻人内心当然不平衡。要求他们像过去一样朴素地坚守岗位变得越来越难,反之,社会冷漠感则在蔓延滋长。国家变富了,跟我关系不大;我得到的就是那么点,而目.比例在变小。

  N知道努力工作,肯定会加薪,但薪水基数不高物价高,加薪意义有限。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他们已完全解决了温饱,但下一步发展的空间在哪里?他看看,资源好像都被其他人先占了。物价房价那么贵,挣的钱用来买东西,不知道谁给赚去了,被什么税费抽走了。

  今年初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更公平地为全民分享,要大建保障性住房以缓解人民的高房价之痛,前者有待时间检验,后者是否能实现是个问号。(作者韩咏红)

编辑:温磊
分享到微博: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