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专题资料库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起步 中国共产党诞生地走访记
http://news.hsw.cn    来源: 法制日报  2011-06-20 13:55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诡异!经典明星“撞脸”
诡异!经典明星“撞脸”
哈莫族男子跳牛成年礼
哈莫族男子跳牛成年礼
·长沙一男子因纠纷开车碾死妻子岳母被判死刑
·宿舍管理员800字致辞被掌声打断11次讲哭毕业生
·媒婆帮助他人强奸智障女 贪图好处费最终获徒刑
·中学期末考试出怪题 问秦始皇是否爱吃炭烧玉米
·山西副省长自带被褥下乡调查 两天研究出11问题
·情妇为“转正”拉拢贪官女儿 绝症妻子举报丈夫
 

  这是一处朴素的上海石库门民居,青砖黛瓦镶嵌西洋雕花。历经88载风雨沧桑,推开沉甸甸的乌漆大门,愈发显出历史的厚重。

  88年前,在这扇大门后的狭小厅堂,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第一簇革命星火。随后不久,在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船”正式起航。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毛泽东曾用这八个字来形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非凡意义。

  88年历程,60年执政,人民与共和国一同见证。她率领不屈的中华儿女浴血奋斗,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创造出令世界惊讶的巨大成就,并继续书写新的光荣与梦想。

  星火燎原:共产党人的宗旨矢志不渝

  “遥想当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到如今全党已有超过7400万名党员。”6月初的一个上午,两鬓略显斑白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倪兴祥站在一大会址前为参观者讲解,“人民共和国正是从这里起步的。”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来自各地的10余名代表,聚集在狭小的石库门厅堂里,探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会议正在召开之时,受到法租界巡捕袭扰,就在最后一天转至浙江嘉兴南湖一只游船上举行。悠悠南湖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和决议正式通过,庄严宣告党的诞生。

  从石库门和“红船”出发,中国共产党人的足迹遍及南昌、武汉、瑞金、陕甘宁、延安、西柏坡、太行山……从这里出发,共产党引领共和国走过一甲子。

  “参观会址,遥想当年,100年前的中国人穷则思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来自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的张建民一边参观一边感慨。张建民已是第三次瞻仰中共一大会址。作为一名教师,张建民认为,88年来,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

  中国共产党人在求索中不断破解难题,在创新中不断增强活力。人民共和国在党的带领下日益富强、豪迈而自信。

  “国家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8年来,反复思考、不断尝试的课题。”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姜义华说,事实证明,共和国的建立没有停留在形式上,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不断的探索,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温故知新:“红色起点”焕发青春活力

  “我不仅仅对毛泽东感兴趣,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兴趣。”6月的一天,从美国纽约来中国上海出差的彼得,一下飞机就径直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他端详着一大会址展馆中每件文物的英文标识,并对着逼真的一大场景蜡像按下快门。掩映在梧桐绿荫和鲜红党旗下的中共一大会址,如今不仅是“红色旅游”的标志性景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这里也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一扇窗”。

  走进纪念馆展厅,国家一级文物———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译本,庄严地安放在展厅正中央的密封柜内。一大会址馆藏李大钊个人肖像照原件和他的英文打字机等文物,环绕于《共产党宣言》四周,逐一陈列。

  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辟为革命纪念地对外开放。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一大会址题写了纪念馆馆名。如今,步入会议原址的厅堂,桌、椅、玻璃花瓶、白底彩绘茶具及电灯等均以原貌陈列,精细到当年使用过的烟缸、火柴盒架及电灯开关也不例外。

  “温故知新”。一大会址副馆长张小红介绍说,这里已成为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在上海接受培训的“第一课堂”。

  2008年,中共一大会址接待中外参观者达35万人次,平均每天迎来约1000人。小小的18平方米,人流络绎不绝。倪兴祥认为,这是党的魅力使然,也是文物保护的价值所在。

  在嘉兴,围绕“红船”的南湖景区,平均每年的参观者逾100万人次。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南湖革命纪念馆在原有旧馆基础上,新建2万平方米新馆,建筑面积增加10倍。30多位工作人员正在为新馆布展忙碌。南湖上的“红船”也将迎来一次细致的检修。

  南湖革命纪念馆副馆长李允说,尽管这不是88年前的原船,但却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广泛调研和董必武等人的回忆,完全按传统工艺复制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红船”每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精制的桐油须刷遍船身。

  “新天地”:共和国在这里拥抱世界

  倪兴祥馆长已在一大会址工作了28年,他称自己是革命圣地的“守门人”。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点滴变迁,尽收眼底。

  改革开放30年,上海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进入21世纪,在中共一大会址旁,还出现了时尚生活的新地标———“新天地”,每天来到这里的人们说着不同国家的语言。

  倪兴祥认为,“新天地”的出现,也是一种“与时俱进”。在这里,一大会址秉持一贯的庄严肃穆,“新天地”的石库门修旧如旧,只是店堂里的陈设完全“全球化”了。“这就是一种和谐。”

  上世纪20年代,中共诞生之时,上海是中国的最大城市,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生地之一。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奎松分析,当时上海的环境,促使中国共产党人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观察时局。

  如今,上海这座“指标性”城市,每天都与世界发生着更紧密的联系。这里已是全球要素市场最集聚的城市之一。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继续位列全球第七、亚太第二,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GDP的比重为10.5%;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8亿吨,继续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800万标箱,位居全球第二。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这座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城市,正着手建设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及国际航运中心。

  2008年5月,奥运火炬传递来到上海,来到中共一大会址。

  2010年,就在中共一大会址以南数公里的黄浦江畔,将举办一届世界的文明盛会———世界博览会。

  共和国的“红色起点”,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据新华社上海6月14日电
编辑:梁铮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日内瓦“破冰之旅”   11-06-20 13:44
·抗美援朝   11-06-20 13:44
·新中国档案:开国大典   11-06-20 13:43
·南京解放   11-06-20 13:42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