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港大独揽17名内地高考状元 京理科状元最终选港
http://news.hsw.cn    来源: 重庆时报  2011-07-08 07:4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盘点全球人体之最
盘点全球人体之最
美丽动人的20大明星千金
美丽动人的20大明星千金
·台一男子胸部比女友大感自卑 医师:患男性女乳症
·中国2架军机接近钓鱼岛 日本出动F-15战机拦截
·代孕者称有官员为传宗接代求子 医生运作9万/次
·央行再度加息25个基点 房贷利率升至近10年来最高
·专家称映秀原地重建有误 汶川泥石流将持续百年
·村民举报违规用地遭绑架沉海 咬掉铁丝生还(图)
 

 

  我在北大

  北大老教授让我感动

  林茜 2007年以709分获得北京高考理科第一名。当年放弃港大而选择北大,今年毕业。

  北大四年生活留给我人生当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在北大,我学了三年“应用数学”,中间有一年通过“香港领袖人才计划”被选拔到香港大学学习一年。即将离校,我将学以致用选择就业。

  四年的北大生活没什么令我后悔的,每天都能到亚洲最大的高校图书馆里读书,在气势恢宏的百年讲堂里听课。然而最让我感动和敬佩的还是北大的院士和教授们,他们不为名利,一心只为学术,我经常看见院士们骑着自行车来为我们讲课。

  大一时,我当选北大数学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该主席团里有三名学生,我最小。主席团工作量很大,不但要组织活动,还要邀请嘉宾、拉赞助。2008年3月,刚当选没多久,就要策划每年一度的文化节,以往的文化节,学院邀请的嘉宾多是教授,但我想能不能邀请欧盟大使出席文化节?在把这个想法告诉主席团其他成员时,立刻引起激烈争论,大家觉得可行性不大。

  为说服其他同学,我联系欧盟大使能就“数学与国际金融的交汇”进行演讲,并给大使多次打电话,上门沟通。大使终于答应下来。10月份,大使应邀参加了北大数学学院文化节开幕式并致辞。

  当天,我顺利主持了开幕式,同学们都挺认可。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虽是理科状元,但进北大读书并没享受任何特别待遇,大家都从零开始,没人看重你是不是状元。每个学生都是各省市的优秀学生,大家都有个性,虽然在一些问题上有争执,但在讨论问题、合作沟通上都没有问题。本报记者 杜丁 整理

  香港高校 11状元

  2005年

  陈秀野 女,高考687分(理科状元) 港科大录取

  2006年

  何旋 女,高考672分;(文科状元) 港科大录取

  杨蕙心 女,高考711分(理科状元) 港科大录取

  2008年

  丁艺莎 女,高考667分(文科状元)港大录取

  胡梦萦 女,高考702分(理科状元)港大录取

  2009年

  刘庭梅 女,高考688分(文科状元)港中大录取

  2010年

  李泰伯 男,高考703分(理科状元)港大录取

  2011年

  伊思昭 女,高考676分(文科状元)港大录取

  梁倩 女,高考676分(文科状元)港大录取

  朱竹 女,高考676分(文科状元)港大录取

  梁思齐 男,高考697分(理科状元)港科大录取

  我在港校

  香港同学学习一丝不苟

  何旋 2006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2009年毕业。

  一切都好,Midterm(期中考)大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新学期上几门专业课,accounting(会计学),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管理信息系统),OB,其他的选修课和法语,感觉明显比上个学期课重了起来。

  关于和香港同学的接触:香港同学学习态度非常认真,他们中很多人都是香港Jupas(香港大学联合招生办法)系统培养出来的精英,两年Advanced Level的学习让他们早就熟悉了大学的学习模式。香港同学的学习一丝不苟,对知识有一种执著感,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一定要向教授问明白。他们非常乐于助人,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每次我问他们问题,他们都会很细致地给我讲解,讲完后又会很负责地问一句:花花你听明白了么?

  香港同学在课余生活也很活跃,各种社团、比赛、运动项目都经常参与,不过学习负担和课外活动也会减少他们的睡眠,也许是从小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尽管睡的少,但每天见面的时候都会尽量精神饱满并保持微笑。

  开学第一周时就和一个香港人一个哥伦比亚人合作了一个小Project(项目),三个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凑在一起,需要更多的就是对文化的宽容和接纳,才能做出更出彩更多样的东西。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话:和而不同吧,不同才是美。

  现在和内地好友见面的机会并不多,不过大家更加珍惜能够聚在一起的机会,party啦,出去玩啦,打牌,吃饭,总归开心。摘自新浪博客

编辑:梁铮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广西部分高中违规宣传“高考状元” 被通报批评   11-07-02 20:33
·高考状元纠结专业 清华北大教授微博抢才子   11-06-29 09:13
·2011年各省高考文理状元   11-06-28 07:59
·教育返祖商业:由高考状元取代芙蓉姐姐   11-06-27 18:05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