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民发表演讲 实习记者 王丹 摄
华商网讯 在7月16日举行的2011中国(西安)信息安全产业高峰论坛暨陕西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启动仪式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民发表了以《信息化社会与信息安全》为主题的精彩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首先热烈祝贺2011中国(西安)信息安全产业高峰论坛开幕暨陕西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园项目启动,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我今天讲的大概有这么几个内容,第一个就是信息论与数字化革命,第二个就是信息空间与信息化社会的形成,第三个就是信息化社会的特点,第四个是信息化社会的挑战,第五个就是信息安全的理论与技术。
由于时间关系,有些我可能不会讲得很详细,首先我们看信息论与数字化革命,首先讲信息与信息量的概念,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社会,都知道信息二字,天天是不离口,信息这个概念是非常范的概念和词语,可以在它前面贯上技术的定语,构成不同的信息,比如说科技信息、体育信息等等,信息可以被感知,但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定量计数,因此,我们要区分信息和信息量的不同之处,有人曾经做过总结,从数学上来说,已经有了关于信息量的定义,大概有100多种,这是80年代信息论开全国会议的时候,有一个研究员总结了,如果将信息提升到科学进行研究,第一步要对信息进行定量,给出信息的科学测度,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信息是多样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五花八门的,事物的状态和变化是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属性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的信息,需要给出不同的信息定义,从而可创建不同的信息理论,比如说信息的不确定性,引出了概率信息,这是我们讲的最多的。
第二个是信息的模糊性,引出了模糊信息和模糊信息论,这个在70年代末提出来的,比如信息的量子属性,引出了量子信息和量子信息论,对量子信息论有不同的争论。
信息的复杂性引出了信息的复杂度和复杂度的信息理论,信息的感知属性引出了感知信息和感知信息理论,信息的美学属性引出美学信息和美学信息理论等等,非常多。
现在有五花八门的信息理论,已经提出了各式各样的信息理论,而且得到了众多不同的结果,都宣称取得了成功,动态信息论、定性信息论、经济信息论、算法信息论、模糊信息论、量子信息论等等,还有信息生态学、信息代数、信息几何等,信息物理学、信息生物学等。
我们首先看信息量度定义的困难性,在众多信息中,只有少数的信息有了量,大多数的信息是可以感知的,但是无法度量,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信息量的定义,就建不起来一套理论,比如说对情感信息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感知,但是我们很难度量它们,我们只能用一些比较模糊的形容词,描述不同程度的感情,我们不能给出这份爱有多少比特,那份爱比这份爱多了多少比特。
对美学信息有很强的主观性,一张画这个人觉得画得非常好,另外一个人看不懂,这是抽象派的画,觉得一钱不值,这里有很大的困难性,要给出一个客观的量度来度量美学信息。
由于客观信息的多样性,要想给出一个能够包罗万象的统一定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信息理论几乎是不大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