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务工者在半山腰建土屋蜗居 为孩子坚守城市(图)
http://news.hsw.cn    来源: 城市信报  2011-07-18 11:49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趣图:狮子交配场景被拍
趣图:狮子交配场景被拍
迈阿密比基尼女多到刺眼
迈阿密比基尼女多到刺眼
·女子因为男友提出分手用刀割断其命根 已被刑拘
·印度将推出世界最便宜住房 每套成本仅500欧元
·去香港做“失足妇女” 60内地偷渡女被遣返(图)
·美国等30余国承认利比亚反对派为唯一合法代表
·昔日体操冠军街头卖艺 受伤退役多次盗窃(图)
·聚焦中国抗通胀:33年后百万富翁不如当年万元户
 

 

男子一家蜗居半山腰

 

 

采访结束,记者为一家三代共五口人在"帐篷"前合影

 

  前段时间,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正式结束,又有一批外来务工人员终于将孩子送进了青岛的学校。这些务工人员中有人在青岛打零工、有人在厂子里打工、还有人自己做点小生意,孩子的到来让原本生活就不轻松的他们压力更大。顺着李村河上游有一座山,往上爬两公里,半山腰处出现一座小土屋 ,那是倩倩的家,是爸妈用砖头和泥土自己垒的。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蜗居着一家五口人,在外的日子充满艰辛,这条外来务工子女求学路倩倩也走得很不易。7月15日,记者走进倩倩家,这所小小而简陋的房子里承载着一家五口的坚持和幸福,倩倩说:“什么都能忍,只要能上学就行,我要考上全国最好的大学。”

  倩倩的家

  半山腰上的小土屋

  倩倩一家以种菜为生,在山头上租了三亩地 ,为节省空间爸爸妈妈在地头上用砖头和泥土垒了间小房 。用的是工业用电,平时除了孩子学习的时间 ,一家人都不开灯,就连喝水也得翻过山头步行两个小时抬回来。

  倩倩家不好找,爸爸王新茂带着儿子王干下山来接我们。那是第一次见这父子俩,王新茂就是一副朴实的样子,穿着件衬衣,后来知道那是菜市场的好心人送的。7岁的王干很瘦、身上的衣服已经脏了,嘴里的牙掉了几颗,一笑就露出了个洞。爬上山到倩倩家用了20多分钟,记者累得气喘吁吁,王干咧嘴笑:“我跟姐姐天天爬。”一路上除了一条已经被踩出道路的小山路,两旁是菜园,王新茂说那都是别人家的菜园。

  屋子里很黑,只有简单的一张床,上面零散地堆着被子和衣服,地上还摆着几个盆。“前段时间下雨,房子漏雨,拿几个盆接着。”“喝水吗?给倒点水喝吧。”好几次,王新茂问到同一个问题。水,对他们来说相当稀罕,除了浇地用的水,平时做饭的水得翻过山头到水库另一头去挑,一趟就是俩小时。

  小土屋很黑,倩倩开着门在房子里看书,“能看见就不开灯,电费太贵了。”倩倩抬头看了一眼记者又低头看书,她是个不爱说话的孩子。

  开发后家在哪?

  虽然难,可现在终究还有小屋能住。还有三亩菜田,赶上风调雨顺,一年下来也能有个万八千元的收入。“自家种的菜,新鲜没有农药,好吃。”王新茂说,现在菜贩子多了,菜也不是很好卖,不过因为自家菜的质量好,相对而言,还是能好卖一些。

  吃得不好、穿得不好,都可以忍受,现在王新茂最担心是住的地方。“我们这个地方要开发房地产了,李村河上游整治得那么漂亮,有个房地产商说是已经在这边拿地了,据说,明年这地方就要拆了。”王新茂说,这地方要是拆了以后,市区里几乎就没有地方能种菜了,“让闺女去27中上学 ,也在想 ,如果以后搬家的话,可能就要往城阳那边搬了,到时候闺女上学也能方便些。”

  倩倩父母

  我们这代再累也得让孩子上学

  王新茂来青岛十年,从给别人打工、干零工到现在有自己的小菜园。一个人在青岛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他却陆续把两个孩子都接了过来,并努力让他们进学校,直到现在天天只能睡5个小时,穿别人送的衣服。这份坚持只因为一个原因:“我们这代人再累也得让孩子在大城市上学,不能耽误孩子的将来!”

  王新茂说,自己来青岛已经整整十年了,“我们那里很多老乡都来青岛打工,说还不错,离家近也能多赚点,就跟着过来啦。”刚开始的时候,能找到的活他几乎都干过了,也在厂子、工地上给人家打过工,可都赚不着钱。后来也是老乡介绍,现在城里人都想吃新鲜菜,却买不着。就租了几亩地,开始种菜卖菜。

  “种菜一个人肯定忙活不开,后来有了小子,一家人也就一块过来了。”王新茂说,这十年真的不容易,能吃的苦都吃了。自从开始种地,自己每天都是凌晨起床,一天睡觉基本上不会超过五个小时,实在困了,就趁白天卖菜的时候眯一会。

  这么苦、这么累,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孩子都带在身边,让他们在青岛上学呢?“孩子来到我们家就是受罪的,再苦再累也得让他们上学。城里的学校 、老师、教育条件肯定要好,苦就苦我们这一代吧,将来孩子能有出息,读个大学,就不用再像我们这样了。”

  求学路

  每天走山路上下学

  生活在这样的家中,记者从倩倩脸上看不到任何怨言。就在她学习时记者悄悄过去问她,“你觉得自己幸福吗?”

  倩倩笑了:“嗯,挺幸福的,可以什么不要,只要能在这学习就行。”

  为来青岛多上半年幼儿园

  倩倩来青岛之前,在莒县老家已经是一年级的学生了,但那会直接转学不好转,王新茂找到熟人,人家给指了条路,可以先从幼儿园学起,这样就能直接上小学了。

  没办法,把倩倩接到青岛后,王新茂直接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大班,让她又上了半年幼儿园。忽然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本身就性格内向的倩倩变得更不爱说话了。就这样,“复读”半年后倩倩顺利升入小学 ,开始了在青岛的学习生涯。几年后王干也来了,先上了几年幼儿园,后来王新茂夫妇又东奔西走倾尽全力把儿子送进了学校 。

  倩倩以前在徐水路小学上学 ,到学校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每天早上早点起就行,习惯就好了。”倩倩跟记者到院子门口,看着刚走上来的那条山路,“一般我都5点钟起床,下山走到公交车站需要20多分钟,再坐一个小时的车到学校 ,差不多就7点半了。”

  学习好但怕开家长会

  倩倩的桌子上摆着很多书,她最喜欢的课程是数学、英语,没事时自己就在家说上几句,学习成绩很好。但小姑娘也有自己怕的事:开家长会。

  “有一次要开家长会,她回来跟我说,妈 ,学校要开家长会,老师说不让穿拖鞋去。”妈妈孙家美低头看看自己脚上的那双鞋,满是泥土,“后来我又狠狠心去买了双黑布鞋,孩子也长大了,心里也开始注意这些。”

  姐弟俩在房间时,记者悄悄问倩倩:“你13岁了,想过穿漂亮衣服吗?”倩倩抿了下嘴唇:“想过啊,不过没有也没事,有穿的就行了。”

编辑:梁铮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南京200平米公寓隔19间住30余人 被称"最牛蜗居"   11-07-15 10:20
·南京“最牛蜗居”200平米住30余人 被隔成19间   11-07-15 07:14
·网友曝光世界各地蜗居   11-06-16 00:59
·南京大学生设计6平米“蜗居” 造价仅2065元   11-06-02 14:29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