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彭水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长王小兵,自2009年上任以来,坚持原则,严格执法,不徇私情,不畏权贵:移民局长的司机乱停车,他敢于上前制止;政协领导的车乱停乱放,他将车锁之;公安局领导打招呼放车,他拒绝执行;对交通违法的亲友同事也照罚不误。他由此被人们赞誉为“铁面交巡警”。(7月30日《重庆晚报》)
本来,作为执法者,王小兵秉公办事不过是尽了职责本分而已,无须褒扬。而今这种正确执法行为,广受民众赞誉,由此可窥见执法环境的芜杂丛生;而王小兵被人视为官场中的“异类”和“怪物”,这种评价本身也说明了体制的强大和个体的渺小。
我们不怀疑王小兵不畏权力的勇气与毅力。但也应看到,他的这种“硬气”也离不开地方“一把手”的支撑。有例为证:王小兵对移民局领导的司机斗硬,并坚持进行了罚款。事后移民局领导带当事司机向其道歉并写下保证书认错,是在县委领导的“提醒”下促成的。如果没有“一把手”罩着,很难想象,王小兵还能硬挺这么多年。事实上,从他对政协领导开罚,而其领导招呼放车,足见当地部门领导的执法意识是何种状态。
于是,不免要问:如果县委书记调走后,这位铁面交巡警该怎么办?还能继续硬碰权贵而不被“穿小鞋”吗?这是很值得怀疑的事。消除特权、制约权力,让公正执法成为常态,领导的带头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反而有人治的意味。正如不丹国王所说:“一个有效的制度比王位更重要。”同样,对特权敢不敢斗争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有没有一套严格的监督和惩处制度。如此,才能走出“人走政息”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