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想斌
每次触碰到物价话题,老妈总在电话里抱怨,“米价抬高了,油贵了,蔬菜又大涨……”电话这头,我也只能表示,长途电话费也挺贵的。哎,痛苦都来自这年头钱“不经花”啊!面对攀高的物价,像有条件的京沪深人士,可以频繁“翻墙”去境外打酱油,可我等偏安西北的小民,只能望价格兴叹!
关于物价上涨疑惑了很久。在7月29日,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到北京街道与家庭主妇谈物价上涨的话题时解答了。彭森表示,国务院曾发170余道文件直指物价上涨问题,发改委也曾制止企业涨价。
没想到,自己吃饭喝粥的小事,都时刻牵动着中南海。激动之余不免有些疑惑,6月份央行公布报告称,68.2%的居民认为物价高得难以接受,物价满意度持续走低。难道面对物价,政令失效呢?抑或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免想起,一些经济学家宣称中国必须提高物价上涨容忍度的言论,不是没有道理的。可对于升斗小民来说,容忍度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于是,我们一边希望代表收入增长的蜗牛快快跑,一边强咽食肉的欲望提高物价上涨的容忍度。
而据报道,6月份食品价格上涨贡献了CPI的4%左右,猪肉价格涨了7%,对当月CPI的贡献在1.4%到1.5%左右。基于这一现实,经济学家曹远征得出一结论——— 中国的价格猪说了算。理由是,如果饲养好,一头母猪一年会生三十多头小猪。根据供需理论,三十多头小猪增加了猪肉的供应,那么猪肉价格就会下跌。曹远征将这称为“猪八戒”,意思是根据养殖周期,如果现在是猪肉价格高点,那么八个月之后,猪肉价格会回到低点。猪肉价格回落,则总体物价也有望回降。
其实,170道文件不能起明显作用而靠 “猪八戒”调控物价,要比看着物价上涨的无奈还无奈。自古调控物价无非就是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猪八戒”归属市场调控,170道文件无疑是政府调控,而政府调控除了发文,更为关键的是前期的客观数据和后期的刚性执行。
话说那明朝洪武初年,物价也是不低,街市物价每两天要核定一次。为调控物价,朱元璋下令每月月初评估物价,公布执行。如果官府有关机构评估物价不公平,或者商家执行不力,要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洪武年间能调控好物价,总结一句就是对政策执行的好!想想也是,物价这等人的事情,怎么能由猪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