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定应2小时内上报的一级文物坏损案,在延搁了27天之后,才从密闭的故宫高墙内传出。这得益于从事文物鉴定工作的网友龙灿微博的揭发。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龙灿的个人努力,这个受伤的哥窑瓷器可能将以永不参展的方式,蜗居在库房的一角,被尘封、被遮蔽、被隐瞒。
哥窑瓷器何以破损,检测人员本身是否文保外行,检测行为是否违背了相关程序,以及故宫的相关规则制定是否存在漏洞,这些当然都是需要检讨的地方。但目下更为核心与切近的议题,是故宫的核心领导层,在看管全国公共文物资财的过程中,如何不辜负民众的期待。
故宫近来丑闻频传,而无论是 “失窃门”、“错字门”,还是“富豪会所门”,从事后的表现看,没有一起比现在的“文物坏损门”更恶劣。依靠大家浅显的常识,即可判断出故宫存在瞒报事故的事实,这已经对故宫的公信力构成毁伤,但更为过分的是,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否认瞒报,声称要摸清事故原因才能向上级和公众报告,继续挑逗公民们的智商。
出现这种状况外的危机公关,应和故宫长期以来与公民社会隔绝有关,这个文化机构,有着那样深重的官僚气。在连续爆发的丑闻中,我们看不到故宫领导层面有面对公众道歉与反省的勇气——— 他们或许根本没有这个意识。是让他们真正认清自身角色的时候了。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表示,故宫在事发第一时间即要求停止检测工作,对所有仪器进行检查、测试。这意味着,哥窑瓷器文物坏损后,至少在故宫博物院系统内,做了层层上达,我们因此可以推断,瞒报是核心层决策的结果,而非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的个人主张。而接下来,娄玮面对公众时否认“瞒报”的应对,照理亦是代表故宫发言,而非个人立场。
不管怎样,我们期待,故宫的主要领导改变此前身居幕后,仿佛丑闻与己无关的态度,走向前台面对公众。他们必须学会,当危机发生时,从高门深掩、庭院深深的衙门中走出,接受作为衣食父母的纳税人的质疑,与其对话,并承担所有责任。应该做出表态,来让我们相信由这样的一群故宫人看管中国最重要的文物资财是放心的。这方面,可以效仿下中国红十字会吧,通过互联网向我们公布所有的馆藏文物名单及图片,还有它们上次展览和即将展览的时间。
不过,这样的建议可能也仅是聊胜于无,因为一个被坏损的文物,展现在公众面前的可能永远是完美的照片,而你无法等到它展览的那一天。在此之前,是否存在文物坏损而瞒报的事实?我们希望得到更明确的答复,必要时,国家文物局可以启动核查程序。
让故宫不辜负民众期待的最好办法,是从这起事件中,真正启动问责程序。问责制度的价值在于,它可以达成一种公平,责任人如果有失职犯错,就必须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也事实上构成一种履职预警。而那些试图掩盖丑闻的管理者,显然要比仅仅制造出丑闻的人,应该承担起更大的代价,以提高动用公权力应付社会的成本。“文物坏损瞒报并否认瞒报门”,是这样重大的一起丑闻,如果故宫博物院的核心领导们可以安之若素,那本身可以证明我们的监督系统仍处于休眠状态。(韩福东 知名媒体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