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林 文/图
阳光讯8年前,买房人呼延海出800多万巨资买了60孔窑洞,却迟迟拿不到手,曾要求法院3次强制执行都未果。面对榆林市长乐路西6号院的冯建斌、王亚萍夫妇等9户拒不交房的行为,买主呼延海头痛不已。7月22日,开发商再次准备拆迁该处已搬空的窑洞时,冯建斌、王亚萍夫妇再次出面阻挡,致使拆迁工作再度停止。
房主:开发商强拆窑洞
7月22日,有读者向记者反映,自己位于榆林市长乐路西6号的家半夜被开发商强拆了。
据读者冯建斌回忆,2003年,有个姓呼延的人来要买他家的房,当时还签了协议,每孔窑洞10万元,他家2孔窑洞收了4万元预付金。“当时开发商和我们这6排住户同时签的协议,双方还有口头协议,开发后,原住户还可以置换单元房或商铺。”
冯建斌说,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件事搁置下来,一拖就是好几年。2006年,开发商再次和住户们接触,因为开发商拖延时间违约在先,开发商按每孔窑洞13.9万元的价格买走了部分住户的共22孔窑洞。其余住户因为条件谈不拢,又搁置下来。
家在长乐路西4排的雷老太太称,她家有5孔窑洞,也是2003年和开发商签的协议卖了,当时收了对方10万元首付金,开发商说好动工拆迁时支付余款。“都过了这么多年了,开发商那边就问过一次,一直没有给剩下的钱”。
记者采访得知,2009年,冯建斌花了一万元,重新收拾了两孔窑洞对外出租。“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有人来骚扰威胁住户,房客都被吓走了。”王亚萍说,7月21日,最后一个房客也搬走了,夫妇俩担心房子被强拆,晚上就住了进去,没想到窑洞还是被拆了。
开发商:拿了钱却拒交房
买房人呼延海负责人对记者说,2003年10月27日,他与长乐路西6号19户居民签订了联合开发改造协议,并支付了转让金,但有9户居民拿了钱签了协议却不交房。
2006年,买房人便将拒不交房的卢秀才﹑冯建斌等9户居民告上法庭。2006年9月5日,榆阳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做出(2006)榆民二字第171号判决,要求卢秀才﹑冯建斌等9户居民一月内将位于榆林市长乐路西6号西4排4号房产的土地使用证等相关手续移交至呼延海。
呼延海说,法院判决后,该9户居民仍拒不交房。无奈他又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结果法院一执行,居民就声称要自杀,各种原因致使拆迁开发工作停滞8年之久。
7月22日,买房人派出拆迁工队对冯建斌等已搬空的窑洞进行了拆迁。拆迁完后,冯建斌夫妇来到工地闹事,声称拆迁时窑洞里有人,是工队强拆的。
呼延海对记者说,9户拒不交房的房主都不在其窑洞里住着,都对外出租,始终占着不交房。
法院:9户人要求太离谱
榆阳区法院一位副院长对记者说,2003年9月6日,呼延海与位于榆林市长乐路西6号的卢秀才等19户居民签订了联合改造住宅协议,协议约定,将19户的住宅改造建设为一幢7层的商住楼,各联合开发改造户以自己现住宅的间数和土地使用面积入资的款额为基数,改造后也以该基数按比例分配,同时约定联合开发户可以相互转让或对外转让,该协议签订后并经榆林市公证处公证。拒不交房的9户居民应向开发商呼延海交房。
该院一法官对记者说,法院曾经对拒不交房的9户强制执行过几次,但每次都因种种原因执行不顺利,致使而今开发商不能顺利开工。究其原因,该法官说,就是这9户人要求太离谱。为了社会和谐,法院没办法配合开发商强拆拒不交房的9户窑洞。
“房价大涨,肯定后悔了”
榆林一位从事房产开发的老板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缘由,2003年的榆林房产市场还处于观望状态,之后,榆林房产一路高扬,直至现今一地难求,寸土寸金。拒不交房的9户人肯定是和开放商签订转让协议后就后悔了,开发商又不想多掏钱,所以9住户就耍赖,互相僵持至今。
8月1日,记者在榆林市长乐路西6号现场看到,已被拆的窑洞成一片瓦砾,没有拆的也孤零零的岌岌可危的立在那里,和周围的新建楼盘显得格格不入,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