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2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一名反对派武装人员站在街边警戒。

8月22日,示威者将卡扎菲的画像踩在脚下。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21日晚进入首都的黎波里,22日上午控制的黎波里绝大部分地区,着手清剿效忠穆阿迈尔·卡扎菲的残余力量。
一些人担忧,随着反对派彻底控制首都、卡扎菲政权崩溃,反对派内部不同派别可能因争夺权力而发生争斗。
现状:
不同武装各自为战相互“鄙视”
反对派武装成员胡萨姆·纳贾伊尔21日告诉路透社记者,一旦攻下的黎波里,他和手下部队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设立检查站,解除包括其他反对派组织在内所有人的武器,否则这里将有一场血拼”。在他看来,反对派各武装都想控制的黎波里,当前最需要“秩序”。
纳贾伊尔一番话道出不少反对派成员的忧虑。卡扎菲政权行将崩溃,他留下的权力真空亟待填充。一旦推翻卡扎菲的共同目标得以实现,“后卡扎菲时代”的权力斗争可能无法避免。
采访反对派武装的西方记者注意到,反对派内部“山头林立”,各自为战:他们一般自称“来自某村庄”的武装,从不自称“利比亚反对派”;记者想赴战斗前线采访,必须获得控制战线特定区域反对派武装的许可;不同武装之间较少协作,甚至相互“鄙视”。
纳贾伊尔抱怨,他率领的“的黎波里旅”组织性最强,但获得“友队”帮助最少。来自西部山区和米苏拉塔的反对派武装则认为,他们应该在新政权中担任“最重要职务”,理由是他们“出力”最多,承担大部分与政府军作战任务。
在西部反对派武装眼中,来自东部班加西的反对派如同“外来者”,处理一些“行政事务”,向其他“友队”发放武装和补给时经常拖拉。
忧虑:
袭击频仍重蹈伊拉克覆辙
路透社评论,卡扎菲对利比亚的统治如同“宗教团体”,缺乏国家机构和完善制度,增加今后政权交接的难度。
同时,反对派内部“成分”复杂,观点“多元”,既有宗教组织,也有世俗团体;既有长期对抗卡扎菲政权的“铁杆”反对派,也有利比亚政局动荡以来投向反对派阵营的前政府高官;既有“不打算与西方走得太近”的观点,也有要求获得外国投资的呼声。
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反对派如果不能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声”,可能陷入内斗和分裂。而如何选择并确立有效领导层,将直接影响利比亚今后政治走向和稳定程度。
利比亚反对派支持者阿舒尔·沙米斯在英国告诉路透社记者,如果反对派无法在新政权中与曾经效忠卡扎菲的力量协作,就无法广纳人才,重建国家。
分析师认为,如果“强硬派”掌权,利比亚可能重犯伊拉克的错误。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后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萨达姆所领导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支持者及军官随即被大量“清除”。新政府筹建期间,前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一度被限制担任公职。新政府组建后,伊拉克国内民族、宗教、政党矛盾不断,各派利益纷争持续,从萨达姆支持者到“基地”组织,各种力量频繁发动暴力袭击。
未来透视
卡扎菲走后谁来接棒
“目前反对派的领导人当中没有一位是所有人都拥护的,这的确是个问题。”美国全球情报分析机构中东地区负责人卡姆兰·博哈里指出。
博哈里分析说,反对派的一些领导人有斗志,但缺乏有效的执行力。此外,反对派内部派系、种族、部落之别会让权力接管问题更加棘手。
1.穆斯塔法·贾利勒
目前最有声望的反对派领导人是年近60岁的“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穆斯塔法·贾利勒。他的反卡扎菲阵营最广泛,包括前利比亚政府高官、阿拉伯民族主义者、非宗教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以及商人等。维基解密披露的美国外交情报称,说话温和的贾利勒为人公正,属于“专家型统治者”。今年2月份,当示威者遭到武力镇压后,贾利勒宣布辞去当时担任的司法部长职务。
不过,他也同其他曾经隶属卡扎菲统治核心的成员一样,受到其他反对派成员的怀疑,因为后者更希望由一个与卡扎菲毫无瓜葛的人来领导新的利比亚。
另据最新消息,贾利勒已经发表讲话,称卡札菲政权一旦倒台,他就会辞去“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职务。
2.马哈茂德·贾布里勒
另一位呼声较高的是在“全国过渡委员会”行使总理职务的马哈茂德·贾布里勒,他也曾是卡扎菲政权的高官,而且与西方多国保持友好关系,一直是反对派的信使。
3.阿里·塔尔胡尼
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候选人就是负责反对派石油和财政事务的主管阿里·塔尔胡尼。这位利比亚经济学家在1973年逃离祖国后流亡美国。今年3月23日,他返回利比亚,深受美国支持。
新闻分析
卡扎菲政权缘何迅速垮塌
22日凌晨,利比亚反对派官员宣称反政府武装已控制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长子穆罕默德·卡扎菲已投降,次子赛义夫·卡扎菲被捕。与此同时,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副主席古贾对媒体说,卡扎菲曾是利比亚的一个象征,如今人民已将其推翻,利比亚的“新时代已经开始”。
分析人士认为,反对派之所以能够迅速攻占首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现在看来,卡扎菲政府军在的黎波里的军事防备非常软弱,远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样强大。此前一些军事分析家认为,在反政府武装打到的黎波里之后,卡扎菲的军队会殊死抵抗,甚至会开始打出发射导弹等这样的王牌。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
第二,卡扎菲政府军和民众对卡扎菲的忠诚度看来也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早在西方开始军事打击利比亚之初,卡扎菲就打开军火库,向民众发放武器,希望全民皆兵,以供日后抵抗反对派武装之需。现在看来,不但守卫首都的卡扎菲政府军抵抗无力,民众也未对反政府武装作有效抗击。
第三,事情的发展总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虽然5个月以来反政府军和卡扎菲的军队处于僵持阶段,似乎不分高下,但由于外界源源不断的支持,利比亚反政府武装在力量上逐渐取得了上风,并于近日对的黎波里成功进行了包围,切断了的黎波里的政府军与外界的联系。
第四,北约近日强化了对的黎波里的轰炸。在北约的打击之下,位于的黎波里的卡扎菲政府军在军事联络、调兵遣将等方面都受到严重掣肘。
从宏观角度而言,的黎波里迅速陷落是今年以来卡扎菲在政治、经济、军事和人心向背等方面迅速衰落的一个必然后果。
背景资料
利比亚局势大事记
2月15日 利比亚数个城市,包括首都的黎波里,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要求执政42年的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示威人群与警察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2月20日 卡扎菲之子赛义夫发表电视讲话,承认在班加西、贝达等地的冲突中已有近100人死亡,并警告说利比亚有发生内战的危险。
2月22日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决定暂停利比亚参加阿盟会议的资格。反对派与卡扎菲支持者之间的冲突逐渐升级,许多国家开始从利比亚撤离本国公民。
2月26日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对利比亚实施制裁,包括武器禁运、冻结卡扎菲及其部分家庭成员的资产等。
3月1日 联合国大会第65次会议通过决议,暂停利比亚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成员国资格。
3月12日 阿盟国家外长在召开紧急会议后同意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3月17日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3月18日 利比亚外长穆萨·库萨宣布利比亚接受联合国安理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立即停火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3月19日 法国在巴黎召开落实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利比亚决议的国际会议。随后多国联军对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多轮军事打击。
3月28日 卡塔尔承认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人民唯一合法代表,成为第一个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的阿拉伯国家。
4月10日 包括南非总统祖马在内的四个非洲国家提出利比亚问题解决路线图,卡扎菲同意接受该路线图。但是利比亚反对派在一天后表示拒绝接受该路线图。
4月30日 卡扎菲在的黎波里的一栋住宅遭北约炸弹袭击,卡扎菲的小儿子和三个孙子在袭击中丧生。
6月27日 国际刑事法院发布逮捕令,以反人类罪通缉卡扎菲、其子赛义夫和利比亚情报部门负责人阿卜杜拉·塞努西。
7月15日 美国宣布承认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人民唯一合法代表。
7月27日 英国承认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人民唯一合法代表,并驱逐利比亚政府外交官。
7月28日 卡扎菲政府前内政部长、2月份利比亚战乱后辞职投向反对派并成为反对派军事领袖的尤尼斯在班加西被杀。
8月11日 利比亚反对派攻入石油重镇布雷加东部居民区,但卡扎菲部队仍控制着包括石油设施在内的工业区。
8月14日 利比亚反对派进入首都的黎波里的门户城市扎维耶,切断了的黎波里与突尼斯之间的陆路通道与该市的食物与燃油补给。
8月20日 利比亚反对派切断了所有通往首都的黎波里的输油管道,并从东、南、西三面围攻首都。
8月21日 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控制首都的黎波里部分地区,并与政府军展开激烈交火。
8月22日凌晨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布,反对派武装已控制首都的黎波里,正在梳理全城搜捕卡扎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