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数次人流影响健康 京广沪受访女性四成不懂避孕
http://news.hsw.cn    来源: 东方网  2011-10-08 15:36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华西村328米酒店开业
华西村328米酒店开业
“80后”主题餐厅现西安
“80后”主题餐厅现西安
·男子走失18年在西安被收留养猪 家属疑当免费劳力
·三桥附近村民持铁钉器收过路费 “逃费”就扎轮胎
·西安唐墓现神秘鹅卵石 疑是镇墓石用来镇墓辟邪
·咸阳男子持57年前存单无法兑利息 3万最多兑3块多
·黄牛党夫妇招人培训咋订火车票 每张加价50-80元
·世园会总入园人数将超1500万人次 明年变免费公园

  东方网10月8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享受爱情并适时孕育新生命是每对情侣都向往的生活,但是忽视避孕问题,可能让你的生活计划彻底打乱。日前,由三家机构共同完成的《2011年京沪广三地女性避孕认知及人流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在1360名受访女性中,人流最多次数为6次,最小人流发生年龄为13岁。超过四成的被调查者不了解避孕知识,更有接近10%的比例在性生活中不采取任何避孕方式。

  避孕知识匮乏是主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有2600万至5300万人次人工流产。由于避孕知识的缺乏及未采取可靠的避孕方式,中国人流率也居高不下。最新的《京沪广三地女性避孕认知及人流现状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在三地受访的1360名15-40岁的女性当中,有超过四成的人并不了解避孕常识。在避孕方式上,在性生活中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比例接近一成,采取“安全期避孕”等不可靠方式的比例达到了24.7%;这是导致人流比例居高不下重要原因之一。

  调查还显示,受访三地女性中,曾经发生过人工流产的比例为34.44%。在上述有过人流经历者中,重复人流率为35.94%,其中人流最多次数为6次,最小人流发生年龄为13岁。

  多次人流对身心伤害大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吴尚纯教授指出:人流对女性身心伤害大。正常的妊娠和分娩遵循一定的生理规律,人为地突然中断怀孕,势必会使机体突然发生一系列变化,造成一些功能特别是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另外,人流还会对女性生殖道造成创伤,增加生殖道感染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机会。重复人流,更会导致习惯性流产,甚至导致不孕或不育,从而给女性造成不可弥合的伤害。

  吴教授表示:避孕方式选择不当,是造成人流的重要原因之一,无保护性行为、安全期避孕、紧急避孕药来作为常规避孕措施都是不可取的。女性应尽量选择科学、可靠的避孕方式,如短效口服避孕药来进行避孕保护。短效口服避孕药不仅提供给女性避孕保护,更可在人流后立即使用帮助修复子宫内膜,避免再次意外怀孕,降低重复流产的几率,保护自己的健康。希望每位女性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避孕方式,不再遭受流产的伤害。吴教授建议,未生育的女性,可以口服短效避孕药,停药后即可怀孕;已有孩子的,可以使用长效避孕方法,如宫内节育器或皮下埋植;已完成生育任务,不再有生育要求者,可以做男性或女性绝育手术。

  相关链接:蓝色关爱联盟在京成立

  为向社会宣传避孕的重要性和科学的避孕方法,帮助更多的中国女性关爱身心、远离人流,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携手默沙东旗下妈富隆品牌发起的全国性科学避孕宣教公益联盟——蓝色关爱联盟日前在京成立,并举行了首次宣教活动。

  据悉,蓝色关爱联盟成立后,将紧紧围绕“科学避孕”这一主题,在全国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工作,如针对适龄女性免费发放国内首本避孕蓝皮书——《蓝色关爱亲密指南》、针对人流后的女性进行避孕方式选择的指导等活动。目前计划每年举办50-60场针对医生的人流后口服避孕药的应用分享会和义诊,将科学避孕的知识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和推广。此外,还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多家医院,针对人流人群举行“蓝色关爱义诊日”。

编辑:王秋阳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调查:不避孕性行为中国居第二 缺乏性知识是主因   11-09-27 15:50
·长沙月耗70万只避孕套 高校逢周末销量井喷   11-09-27 11:33
·20岁女子人工流产9次 以无痛人流当作避孕手段   11-09-27 11:16
·调查台女性首次性行为逾半未避孕 高居全球第三   11-09-26 10:39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