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正规诊所废弃二楼办“医院”,雇来拉托的、挂号的、坐诊的、划价的、抓药的、望风的……一个医托团伙就这么成立了。
幸好行骗还没一个月,这个18名成员的医托团伙就被批捕了。
事件
大医院排队时患者被盯上
家住山阳县的高女士被皮肤病折磨多年,今年7月,她只身来到西安求医。在长乐路某知名医院门诊大厅排队时,一自称值班医生的男子过来询问她的病情,告诉她皮肤病“胡教授”看得最好,但“胡教授”今天在劳动路一小区诊所坐诊。
此时,旁边一位妇女也过来搭讪。称以前皮肤病特别严重,就是“胡教授”给治好的,她可以带高女士去。就这样,这名妇女拉着半信半疑的高女士打车来到了劳动路一家诊所。高女士看到,诊所一楼证照齐全,非常正规,便打消了疑虑。
于是,两人来到二楼的中药科挂号,“胡教授”询问了高女士的病情后把脉、开方。负责收费的男子划价4626元,听说高女士只带了3000元钱后,男子立即打折,收了2899元。
吃了药,高女士觉得没效果,就找到劳动路的诊所二楼。原以为诊所会推诿扯皮,可对方却说有事好商量,还退还了药费。离开后,高女士觉得诊所二楼是专门骗患者的,便向警方报案。
结构
老板不出面雇伙人行骗
8月10日凌晨,公安莲湖分局劳动南路派出所将正在实施诈骗的十余个团伙成员抓获。原来,这是个组织非常严密的“医托”团队,7月12日,几个外地老板一起出资租用了劳动路上这家正规诊所废弃的二楼开门诊,并购买了各种药材。老板们并不出面经营,而是各自委派一个亲信分别负责挂号、坐诊、划价、抓药、望风……
而所谓的“胡教授”只有小学文化,用假身份证、假医师资格证冒充教授坐诊,开的也都是些吃不死人也治不好病的药。
经调查,团伙里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叫医托头目,也是老板之一。他负责到劳务市场,以为诊所做宣传打广告为由招募了近20人,其实全派到医院当起了医托。如果拉托买药成功,医托可以拿到50元,骗到诊所没有买药的只给20元劳务费,为掩人耳目,医托每次拿钱的暗号是“我是来复诊的”。
分赃
每天留万元防患者闹事
该团伙每天都会分配当日骗来的钱财,具体分配是:收入的一半交医托头目,另一半又分三部分。为防止患者找上门闹事引来麻烦,这三部分中,他们首先会预留8000元到1万元,用来摆平发觉上当的患者;另一部分用来给在黑诊所挂号、划价、抓药的老板的亲信们,每天每人100元左右的报酬;最后剩下的那部分,就归各个老板。
破案当日,民警现场查获的诈骗现金就达36661元,此外还有医疗处方200余份,中成药500余盒,廉价中草药100余种、300余公斤。警方从开出的300余份处方判断,该窝点骗了超过300名患者,涉案超百万元。
办案人员介绍,不论患者是什么病,这伙人都是狮子大开口,一划价就是四五千元,再根据患者带钱的多少适当给予折扣。
近日,包括“胡教授”在内,该团伙18名成员因涉嫌诈骗被检方批捕,在逃的数个老板、医托头目仍在追捕中。
防骗须知
病急切勿乱投医遇热心人要小心
莲湖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报案的受骗患者已有20人,多来自外地和农村。与受骗患者相似,医托们也多来自农村,很多都是法盲,在落网后还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已经涉嫌犯罪。
检察官提醒说,这些嫌疑人就是抓住了病人急切盼望康复的心理,钻了善良信任的空子。得病后,一定要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规范化治疗,切莫轻信热心的陌生人鼓吹推荐,以免散财误病。
本报记者 宁军通讯员 李少昆 张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