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国际博览
美国生物学家研制香水胶囊 吞下后身体散发香味
http://news.hsw.cn    来源: 北京晨报  2011-10-27 11:0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中华小姐"西安姑娘获奖
中国式体育
中国式体育
·美腿女献腿求签名称拒绝冷漠 网友指其低俗作秀
·男子涉嫌非法营运被查 抗拒处罚运管局内上裸体秀
·法院副院长侄女杀人碎尸判死缓 中院称未受干扰
·意大利发现千年情侣合葬古墓:死后依然牵手对视
·深圳拒绝参加省农运会 称没有农民不搞形式主义
·江苏一县公安局民警竞标抓逃犯 需交千元保证金

  不少人喜欢搽香水。美国哈佛大学合成生物学家谢里夫·曼西正在研制一种香水胶囊,取名为“可吞式香水”。顾名思义,就是使用者像吃药一样把胶囊吞下,不久后身体就会散发出香味,像搽过香水一样。

  香水可吃

  曼西和澳大利亚艺术家露西·麦克雷合作研制香水胶囊。

  胶囊中含有合成香味脂质分子,模仿人体内的脂肪分子结构。当这些脂质分子得到人体的酶代谢,香味分子便会得到释放,像出汗那样,通过皮肤表面以微小液态形式排出并雾化,从而使皮肤产生香味。

  麦克雷在个人网站上写道,借助人体新陈代谢过程,香水胶囊“让皮肤变成一个平台、雾化器”,香味分子随代谢排出体外,与汗液混合,在皮肤表面形成微小液滴。她和曼西希望,香水胶囊能产生如同人体“第二层皮肤”的效果。

  可吞式香水目前尚处于研制阶段,上市前需经过大量毒性和安全性检测。

  优势所在

  香水胶囊散发出的香味,浓度受使用者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个人情绪、运动量等因素影响增强或减弱。

  那么与搽的香水相比,可吞式香水优势在哪里?它让使用者全身上下都散发出香味,比搽的香水更均匀,让人感觉是使用者本身香,而不是搽的香水香,因此更适合口臭或体味重的人使用。

  另外,从遗传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此汗液与香味分子的混合物会释放带有个人特色的独特香味。英国《每日邮报》25日援引麦克雷的话形容:“可吞式香水是可消化的香水胶囊,因每个人的代谢散发出独特味道。”

  神奇胶囊

  随着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研究人员赋予胶囊更多功能,比如防晒胶囊、阻止白发生长胶囊、胶囊胃镜等等。

  英国研究人员注意到,海洋中的珊瑚常年受阳光照射,但不会被“晒伤”,进而发现这跟与珊瑚共生的藻类有关。藻类释放的化合物可以帮助珊瑚防晒,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氨基酸。研究人员正在实验室中尝试复制这种氨基酸,希望研制出防晒胶囊。到那时,只需吞服一粒胶囊,几个星期都不怕日晒。

  欧莱雅集团计划2015年推出阻止白发生长胶囊。它的成分中含有一种未公开的水果提取物,可模仿酪氨酸酶相关蛋白2(TRP-2),保护色素沉淀过程,从而阻止头发变灰变白。

  胶囊胃镜则是外形如胶囊的消化道检查系统,能代替胃镜检查胃部、大肠、小肠。患者吞下“胶囊”后,“胶囊”在患者自身胃肠道动力作用下沿消化道运行,内置微型摄像机拍下多张患者胃肠道病变情况的照片,然后自行排出体外。它的最大优点是减轻患者做传统胃镜检查的痛苦。

  乔颖(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编辑:李斌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西安一农民工将松香水当饮料 误喝中毒致重度昏迷   11-07-08 03:57
·媒体解读高校二奶现象 从1瓶香水1个手机开始沦落   11-06-14 14:04
·男士美容品厂家为促销请短裙美女街头拉客(图)   11-06-14 06:04
·全球最贵香水钻石黄金打造 价值20万美元(图)   11-06-03 08:08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