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阳李阳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闫文青摄
李阳有意义地虚度人生
画家简介
李阳,1963年生于西安。1981年至1985年就学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5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西安美院国画系副教授、中国岩彩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访问学者。曾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展。西安美术学院西部美术馆举办个展。出版有《速写人物技法》、《李阳画集》等。
在很多人眼中,西安已是个慢节奏的城市了,但对于西安美院教授李阳而言,他希望西安不仅是慢节奏,更是慢生活,是“有意义地虚度人生。”
西藏奇遇,时间停止了
“那几天过的是天国的日子。遥远的、高耸的、仙境般的大藏寺,在海拔四千二百米的山上。一片银色的世界,耀眼的阳光,却下着晶晶亮的雪。对面小伙坐在雪地上晒太阳唱着歌,我在静静地画寺院。突然什么声音都没有了,再看小伙,远远的非常清晰,一动不动,雪依然飘落下来,晶莹发光,天空好像有神仙飞过,那一刻,世界停滞了。”
这是热爱西藏的李阳在在大藏寺雪山旁的奇遇,正在作画的李阳感觉到时间似乎停止了,他笑着说这可能是大脑缺氧,也可能是一种极致体验。
从1981年开始,李阳拿着速写本跟着父亲走遍中国,他说自己云游了二十年。李阳对西藏上了瘾,大学刚毕业,他就拿着美院的奖学金去西藏当了两个月的背包客。
“1991年,我用两个月在西藏画画,晒太阳、喝酥油茶,帮他们做饭。甚至在西藏认了干儿子阿万。当时下着大雪,我和学生开着吉普来到西藏的一个小镇,没有旅馆,小喇嘛阿万带我到他家住,接下来还跟着我的车在西藏转了13天。”
求画人多,除了吃饭就在画画
直到去年5月9日,李阳才在国内卖出了自己的第一张画。
李阳说,几年前美院分房子时,他除了首付10万,还借了50万元。“当时想这辈子都还不了。”
第一笔,李阳一万元卖了10张画。5月9日签约,10月的时候画商带着好烟好酒来到他家,“李老师谢谢你,我们赚钱了。”
曾经有画商建议李阳将完成一幅画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因为一旦市场形成,他的画肯定供不应求。但李阳说他做不到。最快“也就是一两天一张”。
李阳坦言,对于自己画价的暴涨也“吃惊死了”。他并不避讳自己的画价去年过年时还只是每幅5000元的价格。但由于求画的人太多,以至于李阳“除了吃饭就在画画”。
在法国,流连博物馆办个展
早在2005年,李阳就知道自己的画是与国际接轨的。
那一年,李阳去了法国。住在西安美院在法国的画室。距离卢浮宫步行仅需二十分钟。
李阳每天流连于各大博物馆,触动特别大。在法国的这段日子让他打开了视野,并充分体味到文化是流动的。
李阳在法国办了重彩画个展。法国人很认可这种风格。因为中世纪以前,油画还没产生时,法国画家就曾用过矿物颜料。而藏族题材和佛教题材都深受法国人的欢迎,一下就卖出去了6张画。赚了钱的李阳,请朋友在法国酒吧挨个喝。“去毕加索、海明威、萨特曾经去过的酒吧。”
走出“机器人的日子”
李阳把过去一年多的日子定义为“机器人的日子”,现在他要开始第二段的生活,“要在60岁以前画几张好画。”
以前是彻底慢,如今已经在市场上得到承认的李阳要有张有弛地追求慢。和他接触过的人能够感到这个真性情的人不是做做姿态而已。“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充满了急功近利和实用主义。但艺术正好相反,不能功利。这对人心理是极大的考验。”李阳说,“好作品不是几笔完成的,要下功夫去做。画画对我不是赚钱,是生活。”
早在上学时,李阳就对重彩画很感兴趣,他曾专门到北京向日本岩彩画大师加山又造请教。并尝试着以墨色做底,大胆运用矿物颜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很多人迷恋墨色,我还是想在色彩上尝试,找一些新的东西。”
李阳说自己的画不太追求瞬间动作,而是追求那种永恒的画面。因此在他的画中经常有佛像出现。他已经约好和一个摄影家明年一起去西藏,看看过年的风俗,打算大年初三出发。体验藏民的生活,感受慢节奏。本报记者谢勇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