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砂”之忧
“一块招牌,一损俱损”,有业主使用硼砂,让整个沙县小吃行业蒙受巨大打击
沙县小吃迅速而广泛的分布,甚至引来怀疑,有篇网文将沙县小吃调侃为严密的情报组织,娱乐了很多网友。
“我们巴不得是有组织的人。”小吃业主们哈哈一笑。
沙县小吃其实是有组织的,但比较松散。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成立于1998年。作为行会组织,自愿加入。
邓世奇是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副会长,他说虽然会费3年只400元,不过,在市场独自摸爬滚打的小吃业主,对加入公会热情并不高。近2万家小吃店,真正加入同业公会的不足五分之一。
各自为战的沙县小吃,机动灵活,不过缺乏行业统一标准和管理,弊端也在暴露。
在2005年,福州爆出沙县小吃馄饨馅掺入硼砂事件。2009年,广州、西安再次爆出硼砂事件。
传统工艺制作的扁肉,是用木棒不停敲打肉,直至成泥,敲打过程中加入适量碱,让肉膨胀。在硼砂事件中,一些小吃业主图省事,用机器将肉绞烂,掺入硼砂。硼砂毒性很大,严禁在食品中添加。
乐相森介绍,硼砂系列事件,对沙县小吃业打击巨大,在福建、广东一带,不少店生意一落千丈,被迫关停。深圳硼砂事件,几乎让整个沙县小吃在深圳全军覆没。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沙县小吃品牌被颠覆的风险将越来越大。”乐相森说,小吃业主们都用“沙县小吃”一块招牌,一损俱损,沙县小吃必须加强行业管理,“沙县小吃20年的品牌积累,再也经不起一勺‘硼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