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新文
杨曾文在《隋朝译经和大兴善寺三高僧》论文中介绍,在中国佛教史上,翻译佛经一直是个重大事业,隋朝是第一个把佛经翻译作为国家事业的统一王朝。从中国佛教史来看,隋朝翻译的佛经影响不大,然而从所译佛经的种类来说,大乘唯识经典的续译和某些早期密教经典的翻译是反映了时代特色的。他还对隋代长期在大兴善寺翻译佛经的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三位译经僧及他们的译经进行了介绍。
林光明给大兴善寺提出了一个独步全球重刻石壁《心经》的建议,建议刻有慈恩法师《心经》序文与玄奘法师《心经》本文的石壁,来吸引更多的访客,以达到教化人心与传播佛法的伟大事业。
意义深远
文化大发展文化大繁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新文表示,随着经济的腾飞发展,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文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然是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然而,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追求信仰、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陕西作为中国文化的发祥地,特别是古长安在世界佛教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而大兴善寺又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作为唐密祖庭,繁荣发展唐密文化,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此次“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正是宗教界、学术界、文化届积极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的体现,这也必将极大提升西安佛教文化的知名度,推动西安佛教文化资源的优化组合。
据了解,今日举行的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将分组交流,共分4个专题论坛,分别是源远流长——唐代密宗的渊源与传承;事教相应——唐代密宗的理论与实践;密意神韵——唐代密宗的文化与艺术;互补共荣——唐代密宗的交往与传播。记者 张静 实习记者 孙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