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闭幕式现场 记者 王警 摄
华商报讯 11月26日,由省佛教协会主办,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协办,大兴善寺承办,华商报、华商网媒体支持的“长安慧光,世纪风采——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落下帷幕。
海内外学界关注活动规格近期罕见
因为唐密文化的特殊渊源,本次研讨会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文化界和宗教界的关注,本报记者先后专访了陕西省原副省长张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省佛教协会会长增勤,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宽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尧等专家学者和大德法师。11月20日,主办方举办了“尚善尊德文化大讲堂”,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和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吕建福在大兴善寺大雄宝殿前,讲述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智慧。11月24日,省委副书记王侠、副省长景俊海在西安会见出席活动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等。11月25日上午,宽旭方丈升座法会、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法会在西安大兴善寺举行。当日下午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7位代表就他们密教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发言。
在11月26日上午,展开分会场讨论。当天下午,11位在佛教界、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德法师和专家学者阐述了他们各自在密教研究方面的观点。
会议取得六大成果填补学术空白
在两天会议中,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和大德法师汇聚西安,收到了相关论文150多篇。本次会议的一大特点就是由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佛教界、学术界、文化界合作进行学术研究,是实现广泛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成功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