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头条回顾 联系方式:029-86519800 华商网官方微博
新闻首页 陕 西 调查·策划 国 内 时 评 社 会 国 际 图 片 网 事 娱 乐 体 育 人事任免 世园会 问道楼观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假记者涌入陕北“掘富” 出钱消灾心态成温床
http://news.hsw.cn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1-11-28 15:17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中国的帅哥都当兵去了?
中国的帅哥都当兵去了?
城市暗夜那些年轻的灵魂
城市暗夜那些年轻的灵魂
·汉中一五旬男子持木凳砸死亲生母亲 获刑14年
·西安北郊灭门案男子刀刺4名亲人 包括自己8岁儿子
·山东一医院前院长身陷“艳照门” 已被双规(图)
·温家宝要求一个月内制订出《校车安全条例》
·中山大学饭堂频现“摸屁门” 涉事男工已被开除
·鄂尔多斯新城楼市崩盘 万元房价跌去7成

  曾几何时,山西的假记者猖獗闻名全国。如今,和山西一样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陕北,也成了假记者敲诈勒索的“重灾区”。频繁出没的假记者,不但干扰了基层的正常工作,而且给记者这个崇高的职业形象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人们不禁要问,假记者现象缘何日益严重?

  警惕假记者涌入陕北“掘富”

  “一些非法报刊社的假记者,一些尝到利用记者身份诈骗甜头的无业游民,甚至一些街头打烧饼、修鞋的小商小贩,都拿着假记者证,或穿梭于机关、企业,尤其是煤矿、交通治超点敲诈钱财,或骗免交过路费、旅游景点参观费,甚至混进了一些重要会议现场。”多年前,山西省的一份报告中这样描述该省假记者横行的现象。

  不幸的是,近几年,三晋大地的这个“特色产业”也传染到了三秦大地特别是资源开发大潮中的陕北。一些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制造非法采访证件,炮制虚假稿件,敲诈勒索,对基层工作造成了很大干扰,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队伍的形象。

  假记者“转战”陕北

  2010年4月,榆林市榆阳区金牛煤矿里丢了三枚雷管,按照相关规定,煤矿雷管外泄不但要被追究安全责任,还要被处以220万元的罚款。就在这时,一位自称是陕西举报网记者的人找到煤矿负责人,说雷管在他手上,给10万元就把雷管送还。煤矿负责人说太多了,最后给了这位“记者”6万元要回了雷管。

  为了防止日后继续受勒索,煤矿负责人马上报了警。警方很快将这位“记者”控制。面对民警质问,他拿出了陕西举报网的工作证及编辑证。经查实,这两个证件都是假证。随后民警在他身上发现了许多收据,每张都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而涉及的单位和个人更是遍布榆林各县区。嫌疑人随身带的纸片上记的全都是榆林大大小小的煤矿和单位负责人的电话。

  这只是陕北近年来出没的假记者中的其中一个。然而更多的假记者整天活动于陕北的矿区、乡村,屡屡敲诈得手。榆林市一个实行有效记者证免费放行政策的公路收费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弄清从收费站经过的记者到底有多少假记者,收费站稽查股的工作人员特意对记者的新闻记者证进行网上核验,结果发现,一天之内,被检查的17名记者中只有3名是真记者。

  “假证假名假记者,有吃有喝有红包。”在记者多日的采访中,发现这些假记者在陕北如鱼得水,很是“吃得开”。曾有一位在榆林颇有知名度的假记者,不仅电话和车牌号都通过各种手段弄了好多“8”,而且到一个偏僻县城后,竟能让警车开道,甚是威风。

  记者调查发现,假记者的敲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制造非法采访证件,进行彻头彻尾的敲诈勒索。2006年9月,刘某、马某等4人来到延安市子长县某石油企业,以该厂发生原油泄漏事故为由索要“封口费”,无奈之下,该企业给了刘某等现金1万元及10条香烟。10月,刘某等人再次来到企业进行敲诈勒索,被该县公安机关抓获。事后经查,刘某等人所持记者证及工作证均系非法无效证件,是典型的假记者。第二类,“真假勾结”,配合进行。有合法记者证的人员进行采访监督,无证雇用人员出面谈判,敲诈。榆林市榆阳区某煤矿矿长王某向记者讲到,2011年5月,持有《××质量报》记者证的三人来到煤矿,以煤矿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地表塌陷等问题为由,索要“封口费”。王矿长上网查证,为首一人所持记者证是真实的,确系《××质量报》记者。随后几天,该记者便由随行人员出面谈判,索要钱财。王矿长报警后,该记者逃离榆林。第三类,是以非法出版物或者非法网站为掩护,进行诈骗的假记者。曾创作了专门描写时下报业大战和记者行业小说《记者》的榆林作家姬晓东说,2010年10月,他的友人就带来一位自称是《××调查研究》杂志的主任记者,上网一查《××调查研究》杂志的名字赫然在非法出版物一列,一场正在酝酿的骗局也就“戛然而止”。

  “现在这种以非法出版物或者网站为掩护进行诈骗的行为越来越多了,几百块钱就能注册一个网站,随便就能‘挂靠’一个‘媒体’,造假成本很低,致使骗子的行为越来越猖獗,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了。”姬晓东说。

 [1] [2] 下一页
编辑:陈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高新区一楼盘起价4800 记者调查仍是宣传"噱头"   11-11-28 08:07
·深圳记者采访被打 数男持械围堵抢摄像机手机(图)   11-11-26 15:31
·记者采访信访局被殴打续:打人者是干部 已被停职   11-11-26 15:15
·记者采访“三公”被殴打:打人者系信访局干部   11-11-26 08:40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