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发改委宣布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其中销售电价全国平均每千瓦时上调3分钱,上网电价全国平均上调2分5。虽然,发改委同时宣称,此次上调暂不涉及居民用电价格,但是,基于现在电网高度垄断的事实,居民用电价格的上调大概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公众来说,这着实不是个好消息。当然,这般说,并非意味着公众不能接受电价上涨——事实上,在CPI一路高企的当下,电价的适当上扬,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由于公众从来就没搞清楚过电的实际成本,从来都无从得知现今的这个价格究竟有无水分,所以,但凡电价有个风吹草动,公众必然本能地生出排斥之心。因此,与其说公众是在对潜在的电价上调不满,还不如说是对当下的电力机制不满。
公众当然有理由对电力机制表达不满。毕竟,电作为一种牵扯千家万户的生活必需品,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公众渴望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自然就是正常之事了。然而,无论是居民还是其他的小企业用户,在电价这个问题上,历来都只有服从的份儿,历来都是别人说什么,就得是什么,从来没有一丝一毫讨价还价的资本。而这,在市场观念早已普及开来的当下,绝对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对于电力系统,老百姓将它形象地称为“电老虎”。尽管大部分人从来都不知道在电力系统内部,还分为电厂、电网等多个企业,但是,电力行业在老百姓面前表现出整体的强势,却是不争的事实。与电同为公共必需品的,还有水、气、暖这几种,虽然这几个行业也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可是,水、气、暖在价格调整的时候,好歹还有个听证会的程序要走——姑且不管听证会是否管用,但毕竟还有个程序,而电力系统的价格调整只有一纸通知。
很显然,即便是和其他几个垄断行业相比,电力系统的体制,现今也是落后的。因此,再具体些说,公众真正不满的,其实是电力系统改革的迟滞步伐。现实即便再怎么糟糕,可如果有变革的希望,也足以令人满意,然而,电力系统却让很多人看不到继续深层改革的希望。
难道不是吗?此番两个电价上调的背景,不是别的,依然是已经吵闹了多年的“电煤之争”——煤炭价格上涨,使得电厂扛不住了,从而影响电厂的发电积极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老问题,却横亘在那里多年,年复一年地出来折腾人,这不是电力体制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2002年的时候,国务院就已经出台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然而,快十年过去了,当年所勾画的美好前景,如今只有电监会的建立和厂网分开落到了实处,其他的设想依然悬挂在纸上。而且,即便是落到实处的电监会和厂网分开,都异常尴尬——电监会自己都说自己“无权可监,无力可监,无法可监,无事可监”;厂网分开使得电网异常强悍,电厂凄惨度日。
不可否认,电力系统改革是一块“硬骨头”,但是,越是“硬骨头”就越得下定决心去尽早啃,越往后拖,压力越大,代价越高,既得利益者的对抗就越多,公众不满的地方也就越多。所以,无论是上调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还是酝酿推出居民阶梯电价,只有在电力系统改革持续推进的状况下,才有意义。否则,再怎么调整,再怎么折腾,都只能与抱怨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