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范围
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杨凌等渭河沿岸5个市(区)、12个县级城市及4个工业园区,将使关中近1000万人喝上优质汉江水,300万至500万亩耕田恢复灌溉。
移民搬迁
周至、佛坪、洋县、宁陕将有近万居民需搬迁,计划2017年全部搬迁完成。
生态影响
工程对秦岭生态的影响非常有限,对陕南的不利影响也有限,还可大大提高三河口及汉江黄金峡水库以下河段的防洪能力。
探访库区
移民最关注三个问题
宅基地 补偿款 今后生计
最近,佛坪县大河坝镇三河口村的陈宽清常在村子里转悠,一遍遍地看着他生活了四十几年的村子,明年他就要搬离,再过几年,三河口将永久地淹没于水下。
“明年国庆节前,我们全要搬到7公里外的大河坝镇,再也看不到了。”昨日下午,陈宽清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伤感:“我一出生就在这里,住了四十几年了。”
三河口村,因汶水河、椒溪河、蒲河交汇而得名。百余年前,陈宽清的祖爷爷定居此地时,仅仅有一两户人家,如今已经有178户人家。
如今,“引汉济渭”工程要在附近建一座大坝,有着百余年历史的三河口村将成为淹没区。
陈宽清说,国家搞这么大的工程,搬是肯定要搬的,但搬迁补偿方案还没有下来,他最担心的,就是搬迁款能不能让他比较轻松地再买到一套新房。另外,耕地没了,经济林也要被水淹没,除一点口粮地,今后更多的经济来源就要靠外出挣钱,尽管大河坝镇副镇长尚鹏告诉他,国家对移民户有政策倾斜,但他仍然担心,“你不要笑话,农民么,东西没有实实在在地摆在眼前,心里总是有些不放心。”
尚鹏说,从2007年开始,“引汉济渭”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尽管搬迁农民在情感上舍不得,但只要给他们解决好三个问题,他们也都很配合。”尚鹏说,这些问题包括:新建房宅基的划分;私有财产的补偿;今后的生活和发展。“除私有财产补偿正在和省市协商外,其他工作我们正在逐步推进。”本报记者何杰
西安市是“引汉济渭”工程最大的受水区,工程建成后40%以上的调水将供给西安。主城区及户县、长安、灞桥、临潼都将由输水南线供水,拟设户县、长安、临潼三个分水点;周至、高陵、阎良3县(区)将由输水北线供水,各设分水口一处。
西安用水供需目前持平
1995年大旱后,国家投巨资改善了西安的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
记者从西安市水务局计划科技处了解到,西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3.4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78立方米。目前的年需水量为15.6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为16亿多,供需基本持平。
若无源头10年后西安将缺水
随着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现有水资源对今后长远的用水来说更是远远不够。
西安未来缺水到底有多缺?假如说全国人均有6碗水,西安人均则仅有1碗水。西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分别相当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1/6和1/3,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一直是西安市的基本市情水情。
根据专业部门测算,到2020年,西安年需水量将达到21至22亿立方米,缺口在5亿立方米左右。
“引汉济渭”工程对于西安市民意味着什么?
预计2017年实现一期供水后,向西安市年供水量4亿立方米,2020年供水量达到5亿立方米,相当于黑河水库库容的2.5倍,这也恰好能弥补2020年的缺口,到2025年供水量将达到6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7亿立方米。“在充分节约和利用好当地水资源的前提下,西安到2030年的用水需求都基本能够满足。”西安市水务局计划科技处处长王谷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