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率缘何走低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
部分城市血液需求增量明显,血液采集“靠天吃饭”。北京90%以上的无偿献血来自街头流动采血点,采集渠道过于单一。截至今年9月底,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量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增加,采血的增长态势却遭遇“瓶颈”,供需矛盾凸显。
无偿献血的理念还未在公民中广泛传播。在我国,无偿献血集中在大学生、军人等群体;加上有献血指标因素,许多人对献血觉得是完成任务,不会想到主动奉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陈勤奋介绍说:“和国外择期手术一半以上用血量靠自身输血不同,许多患者会反对‘我都要手术了,还要让我先出血啊?’‘为什么人家能用别人的血,我却不能够用?’其实,自身输血在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明显。”
公民普遍存在社会诚信下降的担忧,这种不信任感直接冲击了无偿献血等公益性事业。除了献血影响身体甚至容易感染疾病等错误观念和忧虑,在今年上海进行的一项“不献血十大原因”的千人调查中,“担心血液被牟利”名列第二,凸显出大众对于采供血环节的信任危机。行业内个别机构的运作存在问题,直接挫伤公众献血积极性。除了全额财政拨款,也有的采供血机构是差额财政拨款,甚至有个别自收自支搞经营。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认为:“采供血机构要做到运行体制规范化、透明化,坚决保证公益属性。”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目前自愿献血最大的激励因素是献血者可以免费用血,但随着医保覆盖面和报销额的提高,免费用血的激励措施正在逐步失灵。现在依然缺少措施,可以广泛调动起全民和单位参与献血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