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年终岁末,记者从陕西省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国家级西安经开区获悉,截至11月,该区工业总产值已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76亿,成为陕西省第一个总产值过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与此同时,该区财政收入也提前45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54.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为西安乃至全省工业经济“稳中求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我国商用汽车市场增长放缓、风电和太阳能光伏遭受国内外政策影响、轨道交通面临发展瓶颈等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给西安经开区工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在科学研判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上,经开区自年初便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主线,连续提出涵盖招商引资、产业促进、项目建设、政策扶持、人才支撑等多方面内容的一整套措施,深入挖掘现有产业的发展潜能,着力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动力,帮助企业“解难题”、支持产业“强实力”、促进工业“保增长”;与此同时,抢抓西安行政中心迁入的历史机遇,以城市新中心建设和区域功能转型再造为抓手,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融合互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主要经济指标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仍然保持了30%左右的快速增长。
据悉,面对企业的资金困难,经开区今年用于工业保增长及主导产业促进的各类扶持资金累计达1.55亿元,占2010年度全区地方财政收入的12.6%,对企业支持力度创建区以来历史新高。通过搭建融资平台、流动贷款贴息、市场拓展补贴、中介机构融资服务奖励等一系列举措,鼓励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全方位缓解企业压力。如成立注册资本1.3亿元、服务企业融资的专业化风险投资公司;实施西北地区第一笔中小企业集合信托计划,仅西工大超晶和经开区建设公司两家企业就得到信托资金1500万元;对陕西省天然气公司债券融资成功实施奖励850万元……“实打实”的支持举措,增强了企业攻坚克难的决心和能力,为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为转型升级、规模扩张和科技资源统筹的重要载体,经开区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举措。前11月共完成产值160.6亿元,同比增长33.9%,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至23.1%。其中,太阳能光伏组件出口和风电机组产能分别达到全省50%以上;新材料产业在天力金属、西部超导、西部钛业等一批中小企业带动下,完成产值45.5亿元,增幅高达66.7%。另外,以城市新中心功能升级为契机,加快金融商贸、总部研发、中介咨询等第三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前11月累计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53.94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立足存量挖掘、强化增量提升,经开区一手抓招名引优,一手抓项目建设,推进流程再造,提升服务效能,扎实解决企业建设及生产运营中的难题。全年共引进包括日本日立、美国3M、法国赛峰等世界500强和新加坡普洛斯、意大利艾维欧、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康师傅等在内的各类项目133项,总投资333亿元,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达37个、大型中央企业入区达17家;79个项目列入西安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1042亿元,其中57个重点在建项目实现年度投资146.7亿元,位居西安市第一。随着中国兵器、中国电子、陕煤重工、天合东方、天胜电子、瑞澳新能源等一大批新增项目陆续开工及投产,西安经开区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产业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的战略目标正加快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