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邳州元旦万人健身长跑活动,公务员统一穿着鲜艳的羽绒服,学生则穿着夏天军训的单薄外套。因服装问题引起多项质疑,为何公务员穿着暖和而学生受冻,公务员着装是否财政开支,赞助商费用用在什么地方等等。
在我看来,一个县级市的城区健身长跑活动,虽然也要有组织,保证安全,但性质上就是一个元宵赏灯之类的活动,官方参与乃至发动主持,终究只是“与民同乐”。这样的活动,参加者若以个人身份,并无不可,甚至是最好。
这类活动就算组织成“各镇、开发区、新城区、市直各口、市直有关单位、市区各中学、中专技校、各体育协会及省部属驻邳单位”参加,也不必像检阅仪仗队一样,列方阵,壮观瞻。然而,众所周知,多数地方,完全民间自主的大型社会活动,概属禁止;而官方组织的大型社会活动,则必然走上列方阵、壮观瞻的仪仗模式。服装整齐,就属于仪仗的要求。
公务员穿着簇新而鲜艳的羽绒服,自然不用自掏费用。公款购买,叫做“该花的钱就得花”,什么是“该花的钱”呢,这不能也无须由公民发话,为上级要求而破费,这就叫“该花的钱”。商家赞助,也可以欣然笑纳,“政府不花一分钱”,经常可以证明事情办得很合理,官与商之间没有什么可以避讳的。
学生就不一样了。学生统一装扮,只好各自回家向家长要钱。这涉及到学校是否愿意当恶人,家长能否都拿出钱来,强迫是否会引起矛盾,诸多问题。最终邳州的元旦长跑学生是穿着夏天军训的单衣出场。我们还不知道这衣服是学生军训用过的,还是此次统一购买或临时统一租借。无论如何,公务员统一暖和,学生统一不暖和,这是结果。跑开就暖和了,但跑开了羽绒服就太热了,这是说学生是要去跑步的,公务员去只是装样子的?而仪式是还没有开跑时进行的,学生冷不冷呢?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官式活动的仪仗要求成为中心,人服务于仪仗。更重要的是,官式活动必须仪仗化,这已成了一种按部就班的事情。天冷要仪仗,学生穿单衣也得搞;天热要仪仗,学生晕倒在地无所谓;天晴要仪仗,晒得大汗淋漓不动摇;下雨要仪仗,淋到落汤鸡不准跑。检阅仪仗的人,则是安全的,有人撑伞,有人扇风,寒暑无忧,手挥一挥,脸笑一笑,表示“很好”,就是了。
这都是自自然然的情景,不是炫耀,不是示威,不是刻意而为。这类情景还有很多。一个官员在雨中站立,边上就要有一个人为他撑伞,这无须排演,也无须预先安排。地方有贵人来访,组织小学生去夹道欢迎,这是就手而为的简单安排,无须冥思苦想。万人长跑活动中,公务员羽绒服统一而鲜艳,也是一样,没有什么不妥帖的,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事先也不会觉得有什么要顾虑的。
公务、公务员、官方活动、官员,以何种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是官民关系的自然流露。官民关系,从道理上讲,在词句上可以进行刻意而为的修饰,在实境中也可以进行刻意而为的掩饰。然而,大量情况下是不可能修饰的。这些无可修饰的细节,自然大方,无所隐讳,当其表现出来时,不以为意,而当其被特别聚焦时,又显得那么怪异。邳州的元旦长跑,公务员统一鲜艳的羽绒服出场,公务系统不觉得异样;首都机场的警察开着警车到舷梯边接女儿出机场,不会觉得不妥当。很多时候,人们都能看到一些官员们无意为之的特异言行,只是人们未曾拿来论道。社会生活的日常细节比任何宣告更加真实地显示了官民关系的实质。(刘洪波知名杂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