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作为住户没有安全感
记者走访时看到,藏在居民楼里的私房菜馆不太好找,它就是一户普通住家,门上贴的印有店名的小小标签,只有专程前来就餐的食客看得明白。里面大多装饰得温馨简单,墙壁上挂有照片和小装饰品。
每一家私房菜馆客源都不成问题,在高新区一家私房菜馆,记者没有预约,到达后虽然座位没有坐满,但老板表示要吃饭的话得多等一会儿,因为厨师做菜做不过来。“要不你下次预约后再来吧。”某私房菜馆老板说。
在微博中键入“西安私房菜”这个关键词,会出现854条相关信息。键入“私房菜”信息更多。在网络上,还有很多私房菜馆注册微博账号,宣传自己并和顾客互动,而且这样的情况还不止一两家,全国各地都有。
虽然生意火爆,但扰民也是私房菜馆存在的问题。王宇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朋友请客带他去过几家私房菜馆,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家菜馆他去过两次,第二次去的时候他发现地板上铺上了一层地毯。“我刚开始来这种地方的时候,就在想会不会打扰楼下的邻居,这一家铺地毯倒是证实了我的看法。肯定是楼下有意见了。”王宇说。
家住南二环的李平,他家楼上楼下都开有私房菜馆。起初他并不知道那是菜馆,可是经常有陌生人出入,而且会传来划拳吵闹的声音。自己去看过后才知道原来是菜馆,“居民楼里可以开饭馆吗?”李平认为,作为住户他没有安全感,他表示:“消防、食品卫生等都没有保障嘛,虽说在自己家做饭呢,可少说每天也来七八个人,天天这样安全问题真的好好考虑考虑。”
除了专程找到门上的食客,还有很多市民和李平一样,对此一无所知。在土门附近的某小区,保安并不知道院内有私房菜馆,他说:“这里面很安全的,我们天天巡逻。”而一位出门准备去女儿家的老年人,她对记者的提问有些糊涂,她说:“餐馆应该开在外面,小区里肯定没有,就是有,谁去吃呀,不可能。”还在读大学的高梦,去年12月27日上午,她和同学在小寨逛街,对于居民楼里的私房菜她们完全没听说过。这些市民听完记者的介绍后都表现出了担心,高梦说:“我家住在三楼,哪天楼上的住户家里要是有客人来,我家就能听到声响,要是喝酒划拳噪声更严重了,这要是开成餐馆了,我想肯定不能长久。”
■执法部门:确实存在扰民及安全隐患
记者调查发现,针对小批量人群,主打环境牌的私房菜馆,有着相对稳定的客源,并且利用网络在食客当中维系着知名度,这也为有关部门的监管带来了难度。
“我们监管部门有责任管理,一直很重视这个问题,也在居民楼内摸排过,但目前的问题是,查处违法经营要有证据,这些隐藏在居民楼里的私房菜馆,他们要是矢口否认我们就不好查。严格地讲,这是我们监管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西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稽查分局局长党如鸣说。
党如鸣表示,私房菜馆的经营和无证经营有相同处和不同处,相同处就是都不符合《餐饮服务许可办法》;不同处在于前者隐蔽性强,隐藏在居民楼里。按照有关规定,餐饮行业操作场合必须分区,操作间、洗碗间等分得很细致,然而这种家庭作坊就很难按标准区分。“难以界定也就难以规范管理。但这种私房菜馆的环评肯定不符合要求,排污问题、油烟问题等没有解决。”党如鸣说。他进一步表示,这其实给监管部门提出了要求。
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党如鸣表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管理,继续探索适合的办法,他建议消费者最好不要去这些私房菜馆消费,因为如果出了问题不好追责。
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餐饮店只有符合《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工商部门才会按规定颁发营业执照。这名负责人表示:居民楼里的私房菜馆确实存在无营业执照的现状,也确实存在扰民、安全隐患等问题。由于这些餐馆不好进行摸底,也给执法带来了难度。
在西安市环境保护局,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份环保局出台了《西安市饮食业项目环评审批细则(试行)》,其中规定了在居民住宅楼内、职工住宅楼内、商住楼住宅用房内、商办楼办公用房内等禁止新建饮食业项目。面对这种新情况,环保局有关部门也表示,今后会和其他职能单位联合商讨,如何更好的规范居民楼里的私房菜馆。
本组稿件由记者 郑燕茹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