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杨浦区一些学校和社区门口的斑马线前标注了“车让人”的醒目字样
□晚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丁文娟 摄影报道
从上周五开始,杨浦区街头陆续出现了一批新型斑马线,在一些学校和社区的门口,斑马线前标注了“车让人”的醒目字样。杨浦交警部门表示,这些路段未设信号灯,行人在斑马线上享有优先通行权,但部分驾驶员让行意识淡薄,导致交通事故频发,为此在斑马线上特别标注,提醒司机让行。
记者在现场看到,标注后的斑马线起到了一些让车辆减速的作用,但大部分驾驶员还是没有让行的习惯,有市民建议可以设置减速带,强制让车速降下来。
现场:让行效果不明显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中原路近国和路的一个小区门前,一条斑马线横跨四根车道,但没有红绿灯,按照交通法规,行人在这里拥有优先通行权。不久前,这里曾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环卫工人经斑马线过街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车辆撞倒,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而这一事件也成为了交警部门推出此次新举措的原因之一。
记者在小区门前看到,在一条斑马线两侧,分着写着四组“车让人”的文字标注,而这也是本市首批采取文字标注的斑马线。新型斑马线究竟效果如何?记者在该路段观察了五分钟,发现大部分车辆可能是想看清路面上的文字,都会放慢些车速,但让行情况并不理想,鲜有车辆会减速让行人先走,大多数驾驶员都会抢在行人前面通过,有的驾驶员看到正在过街的行人时,甚至会鸣笛加速通过。
就算有一些车辆减速让行人先走,大部分的行人都会选择原地不动,非要等路上没有车了,或者一起过街的人多了才会过马路。“人多一起走目标大安全啊。”一位“组团过街”行人告诉记者。
市民:建议增加减速带
“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名家住附近小区的居民告诉记者,中原路在非高峰时段路况比较好,他们所居住的小区位于两个路口当中,因此经过此处的车辆速度都非常快。上星期五看到交警在斑马线上标注了这些文字,虽然他能体会到交警部门的苦心,但担心起到的作用有限。王先生说,主要是司机没有让行的习惯,而行人也习以为常,觉得“人让车”是应该的,就算车辆减速让行行人也不敢过,这一情况在这两天还是没有改变。
对于标注文字的新型斑马线,司机们的态度也并不一致。记者采访了停在斑马线附近的司机孙小姐,她觉得让行就是一个驾驶员应有的好习惯,有好习惯的驾驶员没有字也会让,而没有此习惯的驾驶员就算看到字也不会让。
另一名司机张先生则表示,标注一下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有时驾驶员并非故意不让行人,而是会忘记让行,这些文字提醒他们放慢车速避让行人,对双方的安全都有好处。
而另一些市民表示,光有提醒并不能解决问题,交警部门可以考虑在这些斑马线附近安装类似卖场门前或高速公路上的减速带,强制让车速降下来。
交警:多此一举实无奈
记者从交警部门获悉,杨浦区目前有六条路段设置了类似的新型斑马线,主要是小区和学校门前。设置新型斑马线的路段多是人流出行集中的区域,但又不适合安装信号灯,于是只能靠司机自觉让行来保证行人的过街安全,但让行意识的缺失让人车事故频发,交警部门才设法改进了斑马线,再次提醒驾驶员让行。
交警部门表示,该措施其实是“多此一举”,因为每一个驾驶员都应该熟记,在没有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前,行人拥有优先通行权,车辆必须减速让行。但事实上这点许多驾驶员做得并不好,甚至完全没有让行的概念,于是交警部门在无奈之下才将交通法规“标注”在斑马线前。
虽然不能指望几行文字就改变驾驶员长久的不良习惯,但交警部门表示,希望这些提醒能不断地向驾驶员灌输“斑马线前车让人”这一最基本的交规,让驾驶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哪怕只是放慢车速,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开始。交警部门再次提醒驾驶员,在没有信号灯控制的路段,斑马线上行人的通行权不容侵犯,若因不让行导致交通事故,驾驶员将负全责。
|